-
徐保昌1,李秀娟1,李思慧2(青岛大学经济学院;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前端污染治理能否规避企业僵尸化风险 ——基于清洁生产标准的准自然实验[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程萌(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暨哲学社会学院).人工智能时代机器对工人的抽象统治 ——主体性哲学的三重批判维度[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纪玉俊1,2,韦晨怡1(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我国制造业集聚的健康成本:内在机理与实证检验[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陈璐(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情景与互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制度建构过程 ——基于上海市P区的个案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王树义,张雪峰(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环境保护非诉行政执行禁止令的法律性质与规范适用[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康纪田,严旭(湖南娄底行政学院).非法采矿罪的反思与重构[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阮一帆,吴倩倩(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朱明哲1,匡俊2(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环境合作治理中的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钟茂初(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双碳”目标有效路径及误区的理论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唐绍均,黄东(重庆大学法学院;重庆大学法学院).生态环境行政管理尽职免责制度的证成与展开[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许冬兰,韩婧彤(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双环流价值链嵌入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刘建国,陈婧(兰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兰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劳动力市场不确定性、人力资本内化与生育意愿 ——基于三期中国家庭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蒋洪池,张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育研究院).我国大学学科评价研究:历程、热点及反思[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陈飞(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本的两种无限性及其哲学启示——基于《逻辑学》解读《资本论》的一条路径[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安孟1,张诚2(烟台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劳动价格扭曲是否加剧了环境污染[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米俊1,张玥2,曲国华1(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考虑政府监管的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知识共享机理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赵闯(大连海事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艺术学院).现代性重拾、环境转向与治理:一个价值共存的视角[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戴一鑫1,陈旭2(南京大学商学院;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出口二元边际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的经验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李雪姣(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一种政治哲学的社会生态转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龚文娟1,彭远春2,孙敏(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母亲身份、社会交往、环境污染感知与中国母亲群体的环境行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