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云(广东金融学院).新时代海外侨胞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内生动力[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第3期
-
黄桦榕1,张百顺2(广西师范大学;贺州学院).“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承扬及时代价值[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第3期
-
杨晓强,李豪伟(广西民族大学).中国—印度尼西亚文化交流的历史与未来[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第3期
-
付金梅(民政部培训中心).社区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第3期
-
李富强,方少聪(广西民族大学).从地方风物到国家表征:汉语诗词中的铜鼓意象流变[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第3期
-
何金海(广西桂海天律师事务所).论平台数据的保护界限——从《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七条“数据保护条款”展开[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第3期
-
廖子夏(云南大学).国家崛起视域下边疆民族地区智库发展的实与势[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第3期
-
陈益(西华师范大学).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文化认同探析[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第3期
-
岑雨洋(广西民族大学).中国—马来西亚文化交流的历史与未来[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第3期
-
叶耀隆1,农政朝1,刘元见2(广西梧州市藤县人民检察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个人信息保护行政公益诉讼之路径探析[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第3期
-
陆鹏(中共广西区委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方法论特质[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第3期
-
艾新强(广西社会主义学院).试论姜尚的统战谋略思想和实践[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第3期
-
王江苗1,韦尚雄2(广西民族语文研究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国家认同意识的民间表达 ——安善壮族民歌研究[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第2期
-
蒙慧,赵一琛(兰州大学).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概念界划、内生逻辑及实践进路[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第2期
-
韦亮节1,郑春玲2(广西民族大学;广西民间文艺研究室).壮族土司家风建设探析[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第2期
-
吴雪燕(中共台州市委党校).加强民营企业家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研究 ——以浙江为例[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第2期
-
肖丽(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传统与现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传统文化底蕴 ——兼论中西现代化道路的差异[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第2期
-
刘福军(北京联合大学).中国共产党宗教政策的百年演进:历程、体系与启示[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第2期
-
李艳,张乐才(中共杭州市委党校).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经济发展态度及其引导路径研究[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第2期
-
任世红(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参政党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功能调适与能力建构[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第2期
-
杨保筠(北京大学).中国—柬埔寨文化交流的历史与未来[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第2期
-
徐锋(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人民民主:最广泛政治联盟的共识民主[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第2期
-
陈丙先,杨瑷嘉(广西民族大学).中国—菲律宾文化交流的历史与未来[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第2期
-
肖雪莲(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协商民主视角下的社区精准治理:目标、困境及路径[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第2期
-
卢妹莲(广西民族大学).中国—泰国文化交流的历史与未来[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第2期
-
李晓艳(新疆社会主义学院).西部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路径研究[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第2期
-
肖了英(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新时代社会主义学院提高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针对性实效性研究[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第2期
-
陈芳萍(中共南平市委党校).朱子孝道思想及当代启示[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第2期
-
谢佩霞.《大动脉》(广西靖西旧州高速互通)[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