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谢地坤(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德国否定哲学的起源、发展和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沈顺福(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暨儒学高等研究院).论传统儒家的伦理体系及其局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吕家慧(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感人心而天下和平:中唐政治观念与文章新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曾祥波(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诗史传统的来源与影响——对抒情传统说的一点补充[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熊忭(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唐代士人出世观与入世观共同的“自我”思想根基——以言志诗为中心的考察[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阎天(北京大学法学院).作为合宪性审查依据的宪法精神——论《立法法》原第四条的修正[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袁吉富(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辨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商伟(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地以一诗传”:题写胜地的“迹”与“文”[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李洪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论以人民为中心立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意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王曙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非均衡、市场主体和转型发展——厉以宁经济思想述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魏斌(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北魏洛阳的汉晋想象——空间、古迹与记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薛龙春(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点缀山林:摩崖石刻与胜迹的塑造[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田晓菲(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从白门到紫陌:“地”在文化史中的隐显与浮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刘焕明,张祖辽(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康德式”建构主义:基于“程序”和“契约”的解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钱海(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民学:传统民本思想的当代转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黄雨伦(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必然因果或自由意志——论《陶渊明》与梁启超后期学术理路[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商伟(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主持人语[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曹炜(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责任的路径组合和规范构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2期
  • 隋岩1,姜楠2(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加速社会与群聚传播:信息现代性的张力[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2期
  • 张璐(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机制的法律构造[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2期
  • 王浦劬,钱维胜(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当代西方文化国家理论评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2期
  • 赵士发(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创性贡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2期
  • 赵金刚(清华大学哲学系).实理与体用:朱子体用观再思[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2期
  • 张晶(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媒介能力与诗学运思[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