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心怡1,刘冉2,王国燕1(苏州大学传媒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关联理论视角下微信科普文章的标题特征研究[J].科普研究,2022,第3期
-
刘琦,王美力,莫小丹(中国科学技术馆).科技馆常设展览展示内容分析及对策建议[J].科普研究,2022,第3期
-
陶贤都1,郭嫣然2(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媒体背景下微信公众号“知识分子”对科学家形象的构建及启示[J].科普研究,2022,第3期
-
赵玉龙1,鞠思婷2,郭进京3,杨思飞4,陈秀娟5,欧阳峥峥4(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报社;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发达国家科学传播政策分析以及对我国的启示[J].科普研究,2022,第3期
-
(《科普研究》编辑部).《科普研究》2022年重点选题与征稿启事[J].科普研究,2022,第3期
-
(科普中国智库2022年会秘书处).科普中国智库2022年会征文通知[J].科普研究,2022,第3期
-
宋黎阳(湖南科技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科普主体的法律责任及其保障研究——以政府、科学家、媒体三方合作为框架[J].科普研究,2022,第2期
-
王建洲(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法衔接”视域下《科普法》修订的分析与建议[J].科普研究,2022,第2期
-
汤书昆1,2,郑斌1,余迎莹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系;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科技管理中心).科普社会化协同的法治保障研究[J].科普研究,2022,第2期
-
张思光1,周建中1,2,肖尤丹1(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新时代科学共同体的科普责任 ——基于科普法治的视角[J].科普研究,2022,第2期
-
陈建胜1,吴仕高2,吴军辉3(广东省司法厅;广东省科协;[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新时代地方科普立法的创新和发展研究——以《广东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为例[J].科普研究,2022,第2期
-
胡印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从比较法的角度看我国《科普法》修订的理念与范式[J].科普研究,2022,第2期
-
季良纲(浙江省科学传播中心).科普经费多元化筹措的法律思考[J].科普研究,2022,第2期
-
朱雅楠1,刘佳佳1,齐培潇2(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法》的实施状况与修订——基于文献研究的解读[J].科普研究,2022,第2期
-
王挺(中国科普研究所).明确科普概念是《科普法》修订的基础[J].科普研究,2022,第2期
-
刘钰媛(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普法》实施中的问题及修订建议[J].科普研究,2022,第2期
-
魏露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基于权益保障的科普主体责任建构研究[J].科普研究,2022,第2期
-
谭超,付萌萌,张天慧(北京科普发展与研究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修订原则及建议[J].科普研究,2022,第2期
-
李攀(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西方科学传播法治对我国《科普法》修订的借鉴价值探析[J].科普研究,2022,第2期
-
祖宏迪1,2,陈征3,白欣4(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科技创新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新媒体背景下科普发展的法治保障研究[J].科普研究,2022,第2期
-
(《科普研究》编辑部).《科普研究》2022年重点选题与征稿启事[J].科普研究,2022,第2期
-
王小明(上海科技馆).科技场馆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科普法》修订的思考[J].科普研究,2022,第2期
-
王挺(中国科普研究所).“两翼理论”的思想源起和内涵认识[J].科普研究,2022,第1期
-
胡俊平1,钟琦1,易佳2,欧阳子涵2(中国科普研究所;环球时报舆情中心).基于互联网媒介抗疫科普的公众信息行为调查研究[J].科普研究,2022,第1期
-
章梅芳1,陈笑钰1,岳丽媛1,赵菡2(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技类博物馆运行机制探索 ——基于我国科技类博物馆发展基本情况调查的结果分析[J].科普研究,2022,第1期
-
庞瑞灿(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乡村建设运动的科普实践探究 ——以《农民》报常识栏目为例[J].科普研究,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