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晶1,2,高峻1,2,李杰1,3,张中浩1,2,4,李巍岳1,2,鲍燕妮1,马施彤5(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美国普渡大学林业与自然资源系;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可持续发展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珠穆朗玛峰保护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空间分布及评价[J].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池仕运1,赵先富1,高少波1,张爱静2,胡俊1,李嗣新1,胡菊香1,董方勇1(水利部中国科学研究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水利部水工程生态效应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丹江口水库秋季底栖动物群落状态和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邓冉1,邵怀勇1,黄宝荣2,张丛林2,周中仁3,樊杰2(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完整性远程评价与国家公园群建设时序研究[J].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冯琰玮,甄江红,马晨阳(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城市用地扩展对生态风险影响的多情景模拟 ——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为例[J].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陈星1,2,胡茜茜1,2,刘明星1,2,李丹丹1,2,蒋文乐1,2,罗春平3,赵联军3,蒋仕伟3,官天培1(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绵阳师范学院生态安全与保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蹄类昼夜活动时空动态 ——以岩羊(Pseudois nayaur)为例[J].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刘颂,戴常文(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自然资本流变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演变路径[J].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曹永强,冯兴兴,李玲慧,路洁(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气候变化下辽宁省春玉米水热时空特征及干旱风险[J].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孙小妹1,何明珠2,杨睿哲3,李金霞1,陈年来1(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白刺器官间非结构性碳水化合与C∶N∶P计量比的关联性[J].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虞虎1,2,钟林生1,2,樊杰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地域功能与结构研究[J].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钟林生1,2,曾瑜皙1,虞虎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游憩功能的自然基础与实现路径[J].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吕晨璨1,2,张雪琦1,2,孙晓萌1,2,李善麟3,董仁才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基于景感生态学认知的生态环境损害问题辨析[J].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孙鹏,凌建忠,张辉,唐保军,姜亚洲(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象山港海域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食性分析[J].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袁泉1,曹嘉瑜1,刘建峰1,徐德宇1,樊海东1,谭斌1,徐丹妮1,刘立斌1,2,叶铎1,2,倪健1,2(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金华山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生长型分类方案不同导致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功能性状的统计偏差[J].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闫晓露1,2,孙才志1,胡远满2,钟敬秋1,3(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围垦对辽东湾北部滨海湿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及生态风险评价[J].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陈冰冰1,2,孙志高1,2,3(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亚热带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黄河口碱蓬湿地土壤硫矿化特征对外源氮输入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贾鹏1,范亚文1,2,陆欣鑫1,2(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黑龙江省水生生物多样性研究重点实验室).基于功能类群分析呼兰河口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J].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王禹,廖志学(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的嘉绒藏族传统村落形态研究 ——以马尔康市直波村为例[J].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于恩逸1,2,崔宁1,2,吴迪3,唐明方1,付晓1,吴钢1,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草原生态环境损害因果关系判定路径[J].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赵佳琪1,2,3,张强1,2,3,朱秀迪4,申泽西1,2,3,余慧倩5,6(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旱灾风险定量评估[J].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曾瑜皙1,钟林生1,2,虞虎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气候变化背景下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游憩功能格局演变[J].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刘晓娜1,刘春兰1,张丛林2,魏钰2,黄宝荣2(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生态系统完整性与原真性评估框架[J].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解小凡1,刘月仙1,邱慧1,张萌2,3,王伟4,杨肖松1,杜志伟1,张瑞丽1(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黄河三角洲石油化工区农田土壤-玉米体系PAHs的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J].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包蕊1,2,李涛1,2,付晓1,赵宇1,唐明方1,邓红兵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商学院).森林生态系统损害评估体系与管理制度研究[J].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宋协法1,毕研军1,2,董登攀1,周广军3(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即墨区自然资源局海洋发展服务中心;烟台市海洋捕捞增殖管理站).溢油事故中渔业资源损失的数值模拟评估模式[J].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梁红霞1,余志晟1,刘如铟1,张洪勋1,吴钢2(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分子标记物在禽类粪便污染溯源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倪广艳(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管理重点实验室).外来树种的耗水特征及其对环境水资源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叶脉1,陈佳亮1,林伟彪1,叶晓倞1,汪元凤2,张雪琦2,吕晨璨2,李善麟3,董仁才2(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侵占城郊型林地的生态环境损害案例分析及评估方法[J].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高峻1,2,李杰1,3,付晶1,2,鲍燕妮1,马施彤4,李巍岳1,2,郭鑫1(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美国普渡大学林业与自然资源系;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脉生态区类型与保护地空间分布格局[J].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杜志伟1,杨肖松1,刘月仙1,解小凡1,张瑞丽1,张萌2,3,王伟4(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化学(北京)与环境工程学院;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有机污染物芘胁迫下白菜生理特性变化规律[J].生态学报,2021,第3期
-
刘颂,戴常文(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自然资本的流变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的启示[J].生态学报,2021,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