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顾继雄1,周碧莲1,韩昊2,赵传燕1(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青海云杉林凋落物分解早期微生物生物量时空动态变化[J].生态学报,2023,第1期
  • 吕芳,杨宇鑫,杨俊(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气溶胶光学厚度与PM2.5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关系——以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群为例[J].生态学报,2023,第1期
  • 杨新国1,2,3,刘春虹1,2,3,王磊1,2,3,陈林1,2,3,王兴1,2,3,曲文杰1,2,3,宋乃平1,2,3(宁夏大学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宁夏大学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荒漠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人工植被推动下水分介导的系统响应、生态阈值与互馈作用[J].生态学报,2023,第1期
  • 王毅1,2,3,巫金洪4,2,3,储诚进4,2,3,李添明1,4,2,3(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山大学生态学院;中山大学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国家公园与自然教育研究院).中国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建设现状、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J].生态学报,2023,第1期
  • 袁梓裕1,2,张路1,2,廖李容1,2,王杰3,雷石龙3,刘国彬1,方怒放3,张超3(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草地植物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的关系及其驱动因素[J].生态学报,2023,第1期
  • 王燕,邹长新,林乃峰,徐德琳,曹学章,曹秉帅,仇洁,顾羊羊(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基于生态监管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评估指标体系[J].生态学报,2023,第1期
  • 姜旭海1,韩玲1,白宗璠1,刘惠群2(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院;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内蒙古自治区沙漠化敏感性时空演变格局和趋势分析[J].生态学报,2023,第1期
  • 张琳1,宋创业1,袁伟影1,贾元1,2,桑佳文1,2,吴冬秀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基于地面调查的植被生态质量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J].生态学报,2023,第1期
  • 张聪聪1,2,3,4,孟丹1,2,3,4,李小娟1,2,3,4(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水资源安全北京实验室;北京市城市环境过程与数字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京津冀地区植被物候时空变化及其对城市化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3,第1期
  • 胡振宇,李子秀,彭立华,杨琳卓(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亲生物设计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23,第1期
  • 黄爱梅1,方毅2,孙俊1,李锦隆1,胡丹丹1,3,钟全林1,3,程栋梁1,3(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植物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武夷山不同海拔毛竹细根功能性状[J].生态学报,2023,第1期
  • 柳宏斌1,2,夏国柱3,林涛3,徐欢1,2,连帅明1,2,许仲林1,2(新疆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新疆大学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综合整治中心).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以北疆为例[J].生态学报,2023,第1期
  • 孟兆云1,2,李敏1,2,杨勋爵1,2,吕桂芬1,2,牛艳芳1,2,张亚萍1,2(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寒温带地区典型森林类型中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组成及其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23,第1期
  • 汤思琦1,武扬2,梁定东3,郭恺1(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杭州海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宁波海关).未来气候变化下栎树猝死病菌在中国的适生性分析[J].生态学报,2023,第1期
  • 郑丽1,2,金鑫1,2,3,金彦香1,2,3,傅笛1,2,翟婧雅1,2(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青海省自然地理与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高寒内陆河流域植被覆盖增加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3,第1期
  • 吴晶晶1,2,焦亮1,2,张华1,杜达石1,2,朱许丽1,2,车曦晨1,2(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绿洲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生态修复前后祁连山地区植被覆盖变化[J].生态学报,2023,第1期
  • 韩宇1,2,刘焱序1,刘鑫3(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研究院).面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生态修复市场化投入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23,第1期
  • 梁道省,牟长城,高旭,鲁艺(东北林业大学生态研究中心).松嫩平原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环境梯度分布格局及控制因子[J].生态学报,2023,第1期
  • 郝爱华1,薛娴2,段翰晨2,彭飞2,尤全刚2(忻州师范学院地理系;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典型草地NDVI时空演变的季节差异及其气候驱动[J].生态学报,2023,第1期
  • 卫新东1,2,3,林良国4,冯小龙5,王晓峰1,2,3,孔德豪4,蔺康莉4,杨洁1(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院;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省国土整治中心(陕西省土地科技创新中心);陕西省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神木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生态问题定量诊断[J].生态学报,2023,第1期
  • 张国1,2,郑春燕3,李钰飞4,韩雪梅5,杨广斌6,逯非7,王效科7(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生态修复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3,第1期
  • 杨淑琪1,唐芬2,杨桦1,张云斌3,彭小瑜1,黄勇1(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云南省生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林业和草原局).滇南地区桃树种植模式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3,第1期
  • 魏芳莉1,王帅2,傅伯杰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变化环境下火干扰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23,第1期
  • 邓文慧1,2,温小乐1,2,徐涵秋1,2,段伟芳1,2,李春强1,2(福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福建省水土流失遥感监测评价重点实验室;福州大学遥感信息工程研究所).新区开发建设及其生态效应——以雄安新区为例[J].生态学报,2023,第1期
  • 肖红1,刘玉玲1,刘忠宽2,李鹏珍1,戎郁萍1(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氮磷添加对草甸草原土壤氮磷转化功能基因丰度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3,第1期
  • 何芳兰1,2,赵赫然1,2,王忠文2,汪媛艳2,李雪娇1,2,金红喜3,2(甘肃河西走廊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研究站;甘肃临泽荒漠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干旱沙区生物土壤结皮对红砂种子定居的影响及作用机制[J].生态学报,2023,第1期
  • 王新源1,2,3,兰芳芳1,2,马仲武1,2,陈萍1,2,唐霞4,连杰3,王旭洋3,曲浩4(甘肃省生态资源监测中心;甘肃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奈曼沙漠化研究站).治沙措施通过植物群落的质量效应驱动土壤因子变化——以玛曲高寒草甸沙化区为例[J].生态学报,2023,第1期
  • 胡运迪1,2,3,赵敏4,3,鲍乾3,5,李栋4,3,魏榆4,3,马松4,3,曾广能6(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研究站;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CO2排放模拟研究[J].生态学报,2023,第1期
  • 夏春华1,李阳兵1,2,黄孟勤1,陈爽1,张冰1,曾晨岑1(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三峡库区地表过程与环境遥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山区社会-生态系统转型测度——以三峡典型库区为例[J].生态学报,2023,第1期
  • 房俊民1,2,罗小英1,2(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系).基于文献计量的森林生态学学科发展态势研究[J].生态学报,2023,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29 30 31 32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2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