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代金英,胡蕾,孙一标,施伟,赵绍路,朱静雯,刘凯,严国红,陈大勇,王爱民(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播期对苏北盐碱地不同水稻品种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3期
  • 贺佳琪1,杨卫君1,贾永红2,李永昊1,邢东建1,惠超1,高文翠1(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新疆农业科学院奇台麦类试验站).减磷加炭对北疆春小麦磷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3期
  • 高怀骏,陆庆楠,庄铁钢,邹淇炀,许沥(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氮磷浓度变化下粉绿狐尾藻的生长规律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3期
  • 王连润1,万红1,陶磅1,陈霞1,吴定财2,丁仁展1,李卫芬1,沙毓沧1,李坤明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威信县农业农村局).4个野生猕猴桃优良单株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3期
  • 郝小聪,王伟伟,张风廷,孙瑞,房兆峰,柳珊,曹志琛,朱文根,赵昌平,汪德州,唐益苗(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小麦TaHPPR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3期
  • 陈京都1,唐建鹏1,张明伟1,姚义1,陆佩玲1,胡雅杰2,谢成林1(扬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扬州大学/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不同优质食味粳稻产量及品质差异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3期
  • 张国辉1,2,李向阳1,顾焕先3,张文华1,佀胜利1,李荣玉2,李明2(凯里学院大健康学院;贵州大学作物保护研究所;凯里市林业局森林植物防治检疫站).黔东南州红心猕猴桃叶尖干枯病病原鉴定[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3期
  • 方伟1,2,黄和亮1(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基于县域单元粮食生产空间演变与重心变化的测算分析 ——以广东省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3期
  • 许丽1,邵长侠2,朱瑞华3,李松坚4,孙雪芳1,张洪生1,孙青1,刘树堂1,姜雯1(青岛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省旱作农业技术重点实验室;青岛胶州市农业农村局;青岛平度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青岛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滴灌条件下基肥减施后移对夏玉米养分吸收和根系生长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3期
  • 谢云,郭芳芸,曹兵(宁夏大学农学院).大气CO2浓度倍增对宁夏枸杞根区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3期
  • 符慧娟1,李星月1,杨武云2,李其勇1,魏会廷1,易军1,张鸿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西南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农业部西南地区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不同种子包衣剂对小麦产量及根际土壤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3期
  • 董鲁浩1,李晓慧2,宋语宁2,王贺2,李兴国2,别晓敏2(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5-氮杂胞嘧啶核苷降低小麦成熟胚再生频率[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3期
  • 胡娜1,陈思2,侯世星1,刘东骏1(北京市玉渊潭公园管理处;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华北地区4个品种樱花温度抗逆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3期
  • 金彦刚,夏中华,王歆,杨永乐,任仰涛,常东伟(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省小麦商业化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小麦新品种‘瑞华麦520’高产稳产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3期
  • 杨麟1,杨克诚2,朱永卉1,邓路长1,陈洁1,谭君1,李燕1,张彪1,杨俊品1,唐海涛1,何远远1,彭华3,何文铸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四川旅游学院).玉米地方品种‘沃日黄’与‘沃30’重组后代配合力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3期
  • 《中国农学通报》编辑部,《农学学报》编辑部(《中国农学通报》《农学学报》编辑部).本刊声明[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3期
  • 彭海芬1,和嘉荣2,李花3,金显栋3,李文贵1,黄必志3,亐开兴3(云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云南省种畜繁育推广中心;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甘蔗渣的饲用价值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2期
  • 马爱平1,崔欢虎1,亢秀丽1,靖华1,王裕智1,张建诚2(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山西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无机氮磷减量、有机肥施用量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2期
  • 王志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气象局).基于GIS的赤峰市设施农业精细化气候区划与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2期
  • 史继清1,杨霏云2,边多1,周刊社1,甘臣龙3(西藏自治区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墨竹工卡县气象局).基于干旱灾害风险综合评估指数的西藏主要农区青稞干旱时空格局[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2期
  • 熊鹰(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基于价值当量因子分析的四川省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2期
  • 赵红飞,潘仕球,乔云发,高雅晓玲,苗淑杰(应用气象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增温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因土壤类型而不同[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2期
  • 严建立1,章明奎2,王道泽3(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杭州市植保土肥总站).不同调理剂改良低丘新垦耕地土壤物理性状的效果[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2期
  • 钱蓉1,2,陈卫民2,3,4,柴红梅2,3,4,陶南2,3,4,赵永昌2,3,4,陈玉惠1(西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农业部西南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茶树菇B交配型位点结构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2期
  • 袁艳文,孟海波,姚宗路,罗娟(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生物质厌氧消化技术标准体系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2期
  • 叶会财,李大明,胡志华,胡丹丹,宋惠洁,万长艳,胡惠文,柳开楼(江西省红壤研究所).长期施肥下红壤性水稻土固碳效应特征[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2期
  • 胡容平1,范中菡1,陈庆华1,廖慧苹2,李洪浩1,陈松1,林立金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西南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四川华胜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农业大学果蔬研究所).不同倍性龙葵砧木嫁接对树番茄幼苗硒积累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30 31 32 33 3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