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京梅1,2,刘娟1(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海洋生态修复:概念、类型与实施路径选择[J].生态学报,2022,第4期
-
杨颖1,2,陈思思1,周红宏1,夏利花1,刘鹏霞1,杨幸幸1,邓邦平1,2(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监测与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长江口潮间带底栖生物生态及变化趋势[J].生态学报,2022,第4期
-
张世虎,张悦,马晓玉,王聪,马群,杨雪纯,徐婷,马越,郑智(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气氮沉降影响草地植物物种多样性机制研究综述[J].生态学报,2022,第4期
-
俞月凤1,何铁光1,曾成城1,宋同清2,彭晚霞2,韦彩会1,苏利荣1,张野1,范适3(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学院).喀斯特区不同退化程度植被群落植物-凋落物-土壤-微生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生态学报,2022,第3期
-
王亚1,2,冯发运1,2,葛静1,2,李勇1,2,余向阳1,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江苏省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植物根系分泌物对土壤污染修复的作用及影响机理[J].生态学报,2022,第3期
-
高滢,孙虎,徐崟尧,张世芳(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陕西省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对极端气候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2,第3期
-
熊康宁,肖杰,朱大运(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混农林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22,第3期
-
刘可佳1,何念鹏2,侯继华1(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温带典型森林植物比叶面积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22,第3期
-
宁瑶1,刘雅莉2,杜剑卿1,3,杨雅茜4,王艳芬2,3,5(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燕山地球关键带与地表通量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丹学院;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估及协同发展策略[J].生态学报,2022,第3期
-
吴胜男1,2,3,王晓锋1,2,3,刘婷婷1,2,王继龙1,2,3,袁兴中1,2,3,4,何奕忻5,孔维苇1,3(长江上游湿地科学研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三峡库区地表生态过程重庆市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基于CiteSpace的湿地恢复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22,第3期
-
牛晓楠1,倪欢2,陈国光1,张定源1,张景1,张洁1,吴佳瑜1(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福建省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J].生态学报,2022,第3期
-
吴雁南1,2,郑英茂3,王莹2,4,韦博良2,吴初平5,沈爱华6,陆小康7,郑方东8,余著成9,倪健1,于明坚1,2(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衢江千里岗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弃管杉木林杉木数量与群落物种多样性间的关系[J].生态学报,2022,第3期
-
陈新闯1,2,李小倩1,2,吕一河1,2,郭建英3,谷德海1,2,吴颜岐1,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生态空间区划体系的理论内涵及关键技术研究[J].生态学报,2022,第3期
-
郭澍1,许佳扬2,魏晓梦3,张煦博1,杜剑卿1,4,吴伊波5,崔骁勇1,4(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燕山地球关键带与地表通量观测研究站;宁波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原位酶谱技术在土壤酶活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生态学报,2022,第3期
-
杨任翔,邱凡,郑佳舜,赵子贵,罗骆,李桂芳(广西大学农学院).赤红壤植蔗坡地坡面径流及溶解态氮磷流失特征[J].生态学报,2022,第3期
-
李芸1,王轶夫1,孙玉军1,雷渊才2,邵卫才3,李杰4(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和环境管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北京市通州区园林绿化局;北京市十三陵林场).吉林省落叶松林净初级生产力时空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2,第3期
-
全为民1,张云岭2,齐遵利3,许敏1,范瑞良1,王桃妮1,李楠楠1,孙兆跃1,周海生2,李春2,张秀文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东海渔业资源开放利用重点实验室;唐山海洋牧场实业有限公司;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河北唐山曹妃甸-乐亭海域自然牡蛎礁分布及生态意义[J].生态学报,2022,第3期
-
马昀1,2,孟晨1,2,3,岳健敏1,2,宋乃平1,2,谢莉1,2,杜灵通1,2(宁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宁夏大学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系统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宁夏大学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夏荒漠草原不同林龄人工柠条林地土壤优先流研究[J].生态学报,2022,第3期
-
于颖超1,2,张心昱1,2,戴晓琴1,2,吕斯丹1,杨洋1,2,史丽娟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亚热带红壤区森林土壤剖面微生物残体碳分布及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22,第3期
-
叶国辉,楚彬,胡桂馨,张飞宇,华铣泽,周富斐,牛钰杰,唐庄生,花立民(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高寒草地鼠害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原鼢鼠干扰强度对祁连山东段高寒草甸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群特征及空间分布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2,第3期
-
李婷1,王思元1,2,3(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城乡园林景观建设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基于原型思维的城市边缘区景观格局演变研究 ——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J].生态学报,2022,第3期
-
罗叙,王誉陶,张娟,李建平(宁夏大学农学院).黄土高原典型草原优势种植物及其根际土壤化学计量对降雨变化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2,第3期
-
颜亮1,2,3,王金枝1,2,3,张骁栋1,2,3,陈槐4,5,李勇1,2,3,张克柔1,2,3,闫钟清1,2,3,李猛1,2,3,吴海东1,2,3,康恩泽1,2,3,康晓明1,2,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湿地生态功能与恢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四川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草地生态系统植被变化的自然与人为因素定量区分方法[J].生态学报,2022,第3期
-
管超毅1,陈智1,黄乘明2,周岐海1(广西师范大学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珍稀濒危动物生态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广西黑叶猴栖息地景观格局破碎化分析及其对种群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2,第3期
-
魏雪,李雨,吴鹏飞(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青藏高原不同牧草人工草地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2,第3期
-
刘桂芳1,2,关瑞敏1,夏梦琳1,卢鹤立1,2,3,4,徐明1,2,3,4,郑辉1,2,3(河南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暨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大学)/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省地球系统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河南大别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西双版纳地区森林变化碳效应与生态效益评估[J].生态学报,2022,第3期
-
张子墨1,姜虹2,徐子涵1,丹宇卓2,叶玉瑶3,彭建1,2(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广东省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公共实验室).面向多重生态保护目标的广东省生态系统服务退化风险情景模拟[J].生态学报,2022,第3期
-
占玉芳,马力,滕玉风,钱万建,鲁延芳(张掖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河西走廊沙漠人工植被区土壤种子库特征[J].生态学报,2022,第3期
-
吴路华1,2,3,4;王世杰2,4;白晓永2,4;周苗5;宋小庆6;田义超7;罗光杰8;李汇文9;操玥10;李琴2,3,4;陈飞2,4;邓元红2,3,4(铜仁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天津大学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11地质大队;北部湾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贵州省地理国情监测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西安地球环境创新研究院).近60年来印江河流域极端气候演变及其对净初级生产力和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2,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