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志杨,杨和团,杨丽娟(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保山市低热河谷区无筋豆种子自繁自用与丰产栽培管理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期
-
程栋,边文波,王敬民,李敬华,王博,于建美(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淄博地区设施西葫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期
-
孙连虎1,2,王振坤1,2,潘水站1,2,张小玉1,王义存1,2(陇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肃省中草药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中心;陇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蚕羌种子成熟动念变化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期
-
黄程忠,闭祖金,邓中旺,林翠鸿(广西灵山县土壤肥料工作站).香软型杂交水稻新品种的种植表现与应用[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期
-
白怀瑾1,岳振平1,王俊茹2(濮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三聚泽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物质炭基肥盐碱地番茄上应用初报[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期
-
李涛海1,王雷1,李小亮2(甘肃省临洮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省海瑞达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马铃薯施用保水剂替代地膜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期
-
沈丽琼1,赵林2,邓金祥1,何平2,张琼2,黄吉惠1,葛林钦1,龙坤云1,郑科美1(云南省会泽县植保植检站;曲靖市植保植检站).会泽县大棚内草地贪夜蛾越冬情况初探[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期
-
李虹1,刘刚1,郭庆茹1,李志1,尹雪红2,郭军成2(石嘴山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富硒有机肥对小麦体内硒积累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期
-
赵佳,高欣,李佳佳(锦州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测试锦州分中心).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DUS测试部分数量性状表达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期
-
蒋文艳1,邓敏斯2,窦莉芳3,王逢博3(广西全州县大西江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广西德保县农业农村局;广西全州县农业农村局).南方大棚生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期
-
王登亮1,吴雪珍1,郑雪良1,汪晨2,刘春荣1,刘丽丽1,陈骏1(衢州市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衢州市气象局).2021 年衢州柑橘种质资源冻害调查及冻后恢复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期
-
申潇潇,周小娟,刘杰(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11 个紫薇品种在郑州地区引种适应性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期
-
朱小强,后亦发,陈欢(甘肃省永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5%香芹酚对永登高海拔地区紫叶莴笋霜霉病防治效果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期
-
孙珍珠1,2,夏园2,李劲松2,海健2,赵艳莉1,李战鸿1(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隆昌市农业农村局).隆昌柑橘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期
-
庞浩1,陈琛2,刘芝铭3(广西博白县双凤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广西博白县三滩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广西博白县永安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博白县菠萝蜜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期
-
张雪洁,单长卷,赵新亮(河南科技学院).干旱胁迫对小麦品种百农207 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期
-
罗睿1,文军1,2,蒙媛媛3(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大学生态与旅游科学研究院;广西现代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浅谈三江侗族自治县茶产业融合发展[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期
-
刘燕1,刘斌2,孙剑2,林红梅1(东台市种子管理站;东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20-2021 年东台市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期
-
高冰可1,徐志峰2,曹国军1,占素娟1,彭春凤1,邓新颖3,尹智亮1,熊雄1,王蓉蓉4(九江农业科学院;江西省湖口县农业农村局;九江市柴桑区农业农村局;瑞昌市农业农村局).赣北地区镁肥和硫肥用量对直播油菜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期
-
付婧萍(呼伦贝尔市草原工作站).2020 年呼伦贝尔市天然草原生产力动态监测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期
-
巴哈依丁·吾甫尔1,阿布来克·尼牙孜1,胡西旦·买买提1,李金平2(新疆农业科学院吐鲁番农业科学研究所;四川省威远县无花果研究所).干旱地区陆地无花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期
-
董志胜1,宋海萍2,刘斌1(滕州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滕州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樱桃流胶病的发生规律和绿色防控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期
-
何昕孺1,张波1,黄婷1,梁晓婕1,何军1,田建文2,戴国礼1,林振华3(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科学研究所;宁夏农林科学院;宁夏正杞红枸杞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不同品系枸杞篱架栽培模式的适应性比较[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期
-
胡凤灵,李志坤,都斌斌,姜文武,时萍,刘志超(六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药剂交替使用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期
-
阳佳媛,段秋媛,金晨钟,郭开发,刘红彦(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农田杂草防控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娄底地区辣椒连作障碍现状调查与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期
-
罗宏伟,冯钦,王建波,刘晓雨,李欢英,赵捷,刘浩,赵春倩,胡如芯,黄玉秋,何丽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民族学院).小巢粉虱的危害程度调查[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期
-
李浩,李先玉,苏茹茹,贺辉(江苏保丰集团公司).我国玉米栽培与生产技术浅析[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期
-
申传运,刘鑫,孙晓文(山东省曹县农业农村局).鲁西南棉区麦后短季棉品种筛选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期
-
庞建新,曹光,倪浩洋,王连祥(菏泽市农业科学院).聚磷酸铵型叶面肥在葡萄上的喷施效果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期
-
韩晓梅1,于永乐2,吕铎1(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玉门市田园枸杞农民专业合作社).玉门市红花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