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高星1,2,杨刘婉青1,李晨曦3,宋昭颖1,王杰1(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省社会经济社会发展地理信息大数据平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模拟多情景下白洋淀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响应研究[J].生态学报,2021,第20期
  • 赵东升1,张雪梅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生态系统多稳态的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21,第16期
  • 郑博福1,2,谢泽阳1,2,陶林3,黄琼瑶1,2,艾彪1,2,朱元皓1,2,朱锦奇1,2(南昌大学资源环境与化工学院鄱阳湖环境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生态文明研究院;江西省吉安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赣南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态势时空演变分析[J].生态学报,2021,第16期
  • 王轶浩1,王彦辉2,李振华3,王耀建4(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市三峡库区地表生态过程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新乡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铁山坪马尾松天然次生林的降雨截持与贮水特征[J].生态学报,2021,第16期
  • 胡健1,2,胡金娇1,2,吕一河3,4(西南民族大学国家民委若尔盖高寒草甸生态站;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基于黄土高原关键带类型的土地利用和年径流产沙关系空间分异研究[J].生态学报,2021,第16期
  • 李二阳1,马雪莉1,吕杰2,马媛1,3,吕光辉1,3(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疆天山北坡不同盐湖微生物菌群结构及影响因子研究[J].生态学报,2021,第18期
  • 王权1,2,唐芳1,李阳兵1,黄娟1,白雪飘3(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遵义附属学校).岩溶地区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生态安全的时空分异研究——以贵州省东北部西、中和东部槽谷为例[J].生态学报,2021,第18期
  • 占湉1,2,于洋1,2,吴秀芹1,2(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宁夏盐池毛乌素沙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湟水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关系研究[J].生态学报,2021,第18期
  • 刘丹丹1,2,武海涛1,芦康乐1,3,杨萌尧1,管强1,3,赵文元4,邵乐夫4(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辽宁省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空间和环境因子对黄河口自然和淡水恢复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的差异影响分析[J].生态学报,2021,第17期
  • 张娇1,刘春琼2,吴波1,杜娟1,史凯2(吉首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COVID-19疫情期间城郊型森林公园O3变化对NO2减排响应的多重分形模式[J].生态学报,2021,第24期
  • 陈林1,2,3,曹萌豪1,2,3,宋乃平1,2,3,李学斌2,3,邱开阳4,庞丹波1,2,3(宁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夏大学);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宁夏大学);宁夏大学农学院).中国荒漠草原的研究态势与热点分析[J].生态学报,2021,第24期
  • 洪辛茜1,2,黄勇1,孙涛2(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2001—2018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演变研究[J].生态学报,2021,第24期
  • 赵香桂1,黄生志1,赵静1,韩知明1,魏晓婷1,黄强1,邓铭江1,2(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新疆寒旱区水资源与生态水利工程研究中心).干旱与湿润区流域时变水热耦合参数的归因对比分析[J].生态学报,2021,第24期
  • 李键1,2,刘鑫铭1,2,姚成硕1,2,宫欢欢1,2,吴承祯1,范海兰1,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省高校森林生态系统经营与过程重点实验室).武夷山国家公园不同林地土壤呼吸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21,第9期
  • 许国琪1,2,3,刘怡萱2,3,曹鹏熙2,3,姬亚丽2,3,李敬科2,3,李小燕4,刘星2,3,4(张家口学院;西藏大学理学院;西藏大学青藏高原生态学研究中心极端环境生物适应与进化实验室;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基于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冰川棘豆(Oxytropis glacialis)不同组织内生菌多样性研究[J].生态学报,2021,第9期
  • 汪雁佳1,2,陆宏芳1,3,林永标1,3,周丽霞1,蔡洪月1,2,周笛轩1,2(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海岛与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粤港澳大湾区不同恢复模式的植物群落结构与生态系统健康动态变化[J].生态学报,2021,第9期
  • 杨芙蓉1,2,冉家栋1,2,刘海涛1,2,宋经元1,2,谢彩香1,2(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资源保护重点研究室;中药资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道地药材唐古特大黄功效组分地理变异及气候响应特征[J].生态学报,2021,第9期
  • 许洺山1,郑丽婷1,叶属峰2,刘翔宇1,阎恩荣1(浙江普陀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中国东部10个海岛的植被近自然度评价[J].生态学报,2021,第9期
  • 左玲丽1,2,彭文甫1,2,陶帅1,2,祝聪3,徐新良4(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岷江上游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动态变化研究[J].生态学报,2021,第16期
  • 解季明1,丁新颖1,张宇杰2,汪正祥1,3,戴璨1,3(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区域开发与环境响应湖北省重点试验室).野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人工授粉的有效性探究:授粉工具与花粉保存[J].生态学报,2021,第13期
  • 王鹤松1,何敏1,闫薇1,艾金龙2,褚建民3(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区学院;益阳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信息工程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基于遥感GPP的天山-塔里木绿洲地区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J].生态学报,2021,第24期
  • 冯晓龙1,2,3,刘冉1,2,3,马健1,2,3,徐柱4,王玉刚1,2,3,孔璐1,2,3(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阜康荒漠生态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大学;新疆天池管理委员会博格达生态环境监测站).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白梭梭枝干(不同径级)光合及其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21,第24期
  • 张晓琳1,2,金晓斌1,2,3,韩博1,2,孙瑞1,2,梁鑫源1,2,李寒冰1,2,周寅康1,2,3(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自然资源部海岸带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土地开发技术工程中心).长江下游平原区生态网络识别与优化研究——以常州市金坛区为例[J].生态学报,2021,第9期
  • 汪啟容1,蒋勇军1,郝秀东1,2,乔伊娜1,张彩云1,马丽娜1,茆杨1,吕同汝1,邱菊1(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岩溶环境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南宁师范大学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孢粉记录的重庆岩溶槽谷区700年以来的植被演替与喀斯特石漠化演化[J].生态学报,2021,第9期
  • 顾羊羊1,徐梦佳1,杨悦1,黄贤峰2,邹长新1,叶鑫1(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喀斯特石漠化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研究——以贵州省威宁县为例[J].生态学报,2021,第9期
  • 陈彩霞1,2,3,叶玉瑶1,黄光庆1,2,3,宫清华1,刘旭拢1,4(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广东省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公共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粤港澳大湾区基塘多功能性的尺度效应及生态修复策略[J].生态学报,2021,第9期
  • 陈静1,申恒伦1,朱天顺1,潘保柱2,武大勇3,蒋万祥1,2,3(枣庄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河北省湿地生态与保护重点实验室(筹)).高邮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J].生态学报,2021,第16期
  • 郑博福1,2,黄琼瑶1,陶林3,谢泽阳1,艾彪1,朱元皓1,朱锦奇1,2(南昌大学资源环境与化工学院鄱阳湖环境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生态文明研究院;江西省吉安环境监测中心).赣南地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1,第15期
  • 鲍艳磊1,2,3,4,田冰1,2,3,张瑜1,2,3,渠开跃5,李炜6,钱金平1,2,3(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河北省环境变化遥感识别技术创新中心;河北水利电力学院水利工程学院;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系;河北地质大学土地资源与城乡规划学院).雄安新区河流健康评价研究[J].生态学报,2021,第15期
  • 王玉琴1,2,宋梅玲1,2,鲍根生1,2,尹亚丽1,2,王宏生1,2(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省青藏高原优良牧草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防除狼毒后对狼毒斑块植物-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1,第15期
首页 上一页 33 34 35 36 37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