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洪潘1,2,刘冬志3,马伟2,戚英杰2,邵长亮2,初红军1,2,4(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新疆环疆绿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新疆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研究所).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J].生态学报,2021,第23期
-
何思源1,王博杰1,2,王国萍1,2,魏钰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自然保护地社区生计转型与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生态学报,2021,第23期
-
杨良健1,曹开军1,2(新疆大学旅游学院;新疆历史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新疆85县市旅游生态安全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机制研究[J].生态学报,2021,第23期
-
张碧天1,2,闵庆文1,2,焦雯珺1,何思源1,刘某承1,杨伦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研究进展与展望[J].生态学报,2021,第14期
-
洪铮1,王林2,章成3(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绿色发展背景下区域旅游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以西部地区为例[J].生态学报,2021,第9期
-
王佳瑞1,2,孙从建1,2,郑振婧1,2,李晓明1,2(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山西省资源环境与信息化管理院士工作站).近57年来黄土高原干旱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关系研究[J].生态学报,2021,第13期
-
周婷1,陈万旭2,3,李江风1,梁加乐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空间规划与人地系统模拟研究中心).1995—2015年神农架林区人类活动与生境质量的空间关系研究[J].生态学报,2021,第15期
-
焦克1,张旭博2,徐梦2,刘晓洁2,安前东1,张崇玉1(贵州大学农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藏东南典型暗针叶林不同土壤剖面深度微生物群落特征研究[J].生态学报,2021,第12期
-
张丹红1,2,王效科1,2,黄斌斌1,2,张路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县区生态系统服务分布图编制研究——北京市延庆区土壤保持服务为例[J].生态学报,2021,第12期
-
毛立1,2,孙志高1,2,3,陈冰冰1,2,曾阿莹1,2,童晓雨1,2,胡星云1,2,武慧慧1,2(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亚热带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闽江河口不同互花米草入侵年限湿地土壤无机硫赋存形态及其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21,第12期
-
黄雪松1,陈燕丽2,莫伟华2,范航清3,刘文爱3,孙明2,谢敏1,徐圣璇1(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科学研究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卫星遥感应用试验基地;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近60年广西北部湾红树林生态区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分析[J].生态学报,2021,第12期
-
丁亚鹏1,2,张俊华1,2,3,刘玉寒2,卢翠玲2,王烁骞1,2,秦静婷1,2,丁圣彦1,2,3(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大学;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省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与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基于GWR模型伊河流域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生态学报,2021,第12期
-
龚心语1,2,黄宝荣1,邓冉3,黄凯2,孙晶4,张丛林1(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自然保护区退牧还草生态补偿标准研究——以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生态学报,2021,第12期
-
熊曦1,2,肖俊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态经济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武陵山片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研究——以六个中心城市为例[J].生态学报,2021,第15期
-
廖雨辰1,2,谢雨1,刘俊雁1,2,3,朱忠福1,2,4,吴彦1(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华师范大学;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动态评价及障碍因子分析[J].生态学报,2021,第15期
-
董建红1,张志斌1,笪晓军2,张文斌1,冯雪丽1(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研究院).“三生”空间视角下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及驱动力分析——以甘肃省为例[J].生态学报,2021,第15期
-
杨文杰1,2,巩前文1,3,林震2(北京林业大学绿色发展与中国农村土地问题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资产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分析[J].生态学报,2021,第15期
-
左雪燕1,2,崔丽娟1,2,李伟1,2,窦志国1,2,蔡杨1,2,刘志君1,2,雷茵茹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湿地生态功能与恢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汉石桥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基于高光谱数据的互花米草叶片功能性状反演研究[J].生态学报,2021,第15期
-
姚焱中1,李诗婷2,苏美蓉2,廖乐乐2,徐超2,岳文淙2(辽宁大学环境学院;东莞理工学院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一种区县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以东莞市各镇区为例[J].生态学报,2021,第15期
-
岳启蒙1,2,文倩1,贺奕1,田培1,王纤阳2,鱼京善2,朱占亮1(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对城市水生态承载力影响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生态学报,2021,第14期
-
陆芳1,2,3,李先琨2,3,王斌2,3,李冬兴2,3,黄甫昭2,3,李健星2,3,陈婷2,3,陆树华2,3,郭屹立2,3,文淑均2,3,向悟生2,3(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喀斯特植物保育与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广西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广西弄岗五桠果叶木姜子群落木质藤本空间格局及其与主要树种的关系[J].生态学报,2021,第15期
-
胡植1,2,王焕炯1,戴君虎1,2,葛全胜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利用控制实验研究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展与展望[J].生态学报,2021,第23期
-
杨寅1,2,邱钰明3,王中斌1,汪海霞4,曲来叶1,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天津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重度火烧迹地不同生长状态的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研究[J].生态学报,2021,第23期
-
王伟伟1,周立华2,3,孙燕4,陈勇5,杨国靖5(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江苏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禁牧政策背景下宁夏盐池县农民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J].生态学报,2021,第23期
-
王金悦1,邓羽松1,李典云2,黄智刚3,杨钙仁1,蒋代华3,王玲4(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国有黄冕林场;广西大学农学院;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连栽桉树人工林土壤大孔隙特征及其对饱和导水率的影响研究[J].生态学报,2021,第19期
-
毛齐正1,王鲁豫1,柳敏1,郭青海2,3,胡婵娟4,李元征1(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省生态文明研究院;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城市居住区多功能绿地景观的景感生态学效应研究[J].生态学报,2021,第19期
-
赵一静1,2,3,4,王晓利2,3,4,侯西勇2,3,4,张安定1(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岸带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03—2019年山东省冬小麦关键物候期时空特征研究[J].生态学报,2021,第19期
-
包妲1,2,李杰3,刘锋1,2,胡金明1,2(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云南省国际河流与跨境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云南财经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1995—2015年缅甸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1,第17期
-
刘凤1,曾永年2(中南大学空间信息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2000—2015年青海高原植被碳源/汇时空格局及变化分析[J].生态学报,2021,第14期
-
詹天宇1,2,赵文武1,2(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陆地表层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多重压力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探究——IGU-GFE地理学与可持续研讨会简述[J].生态学报,2021,第2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