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瑞莲,逄金强,宋玉(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海岸黑松和紫穗槐对间歇强净风和风沙流吹袭的生理响应机制[J].生态学报,2022,第1期
-
王吉高1,2,汪依妮3,陈超1,李舟1,王昭懿1,金宝成1,张乾1,赵学春1(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贵州省草地技术试验推广站).岩溶地区不同石漠化程度下草地细根对土壤养分的贡献[J].生态学报,2022,第1期
-
李睿倩1,2,吕明珠1,李永富3,胡恒4(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基于文献计量的海洋空间规划应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22,第1期
-
李天韵,刘依明,王德利,钟志伟(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科学研究所植被生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松嫩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动物个性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22,第1期
-
王京1,李成一2,卓玛姐3,宋梓涵2,汪晓东1,王瑞1,索郎夺尔基3,林英华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四川省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基于地表土壤动物与植物完整性指数评估若尔盖沼泽湿地受扰现状[J].生态学报,2022,第1期
-
李天韵,刘依明,王德利,钟志伟(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科学研究所植被生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松嫩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动物个性的概念、研究进展与展望[J].生态学报,2022,第1期
-
李皓1,翟月鹏1,杨小龙1,董旭彤1,杨佳1,马子川2,刘敬泽1(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基于AHP-OWA多准则评估的雄安新区生态安全格局模拟研究[J].生态学报,2022,第1期
-
王洪涛1,2,丁晶3,邵元虎1,2,张卫信1,2,傅声雷1,2(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烟台大学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4种蚯蚓肠道微生物对砷毒性响应差异研究[J].生态学报,2022,第1期
-
白雪莲1,2,乔荣荣3,季树新3,闫志坚4,常学礼3,赵文智1(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不同生活型植物非光合部分反射光谱和盖度关系[J].生态学报,2022,第1期
-
孙从建1,乔鹏1,王佳瑞1,王红阳1,孙九林2(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00年以来吕梁连片贫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生态学报,2022,第1期
-
王凯1,2,王聪1,冯晓明1,伍星1,傅伯杰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关系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22,第1期
-
陈伟1,2,李亚新1,2,王红阳1,2,王佳1,2,孙从建1,2(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山西省资源环境信息化管理院士工作站).黄土丘陵区坡耕地与撂荒地土壤水分对不同强度降雨的动态响应特征[J].生态学报,2022,第1期
-
姚忠,吴永明,游海林,辛在军(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植物CSR对策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22,第1期
-
栗忠飞1,王小莲1,徐钰涛1,文林琴1,黄丽春2(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丽江市林业与草原局).1996—2015年间滇西北香格里拉植被NPP变化分析[J].生态学报,2022,第1期
-
张喜亭1,张建宇1,肖路2,陈胜仙1,仲召亮1,高薇3,王文杰1,2(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大兴安岭行署资源管理局).大兴安岭多布库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研究[J].生态学报,2022,第1期
-
宁瑶1,刘雅莉2,杜剑卿1,3,杨雅茜4,王艳芬2,3,5(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燕山地球关键带与地表通量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丹学院;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估及协同发展策略研究[J].生态学报,2022,第3期
-
刘桂芳1,2,关瑞敏1,夏梦琳1,卢鹤立1,2,3,徐明1,2,3,郑辉1,2,3(河南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暨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大学),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省地球系统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西双版纳地区REDD碳效应与生态效益评估[J].生态学报,2022,第3期
-
马晓妮1,任宗萍1,谢梦瑶1,李占斌1,李鹏1,2,张星1(西安理工大学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理工大学旱区生态水文与灾害防治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基于地理探测器的砒砂岩区植被覆盖度环境驱动因子量化分析[J].生态学报,2022,第8期
-
陈新闯1,2,李小倩1,2,吕一河1,2,郭建英3,谷德海1,2,吴颜岐1,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生态空间区划体系的理论内涵及关键技术探讨[J].生态学报,2022,第3期
-
江文甲1,2,林满红3,翁佩莹3,庞孜钦3,林文雄1,魏道智1,苏凯2(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福建省安溪县土地利用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关键驱动因素分析[J].生态学报,2022,第2期
-
刘丹丹1,2,黄安民1,2,杨德伟3,林剑艺4,崔一付1,2(浙大城市学院商学院;华侨大学旅游学院;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城市生态位的尺度效应研究[J].生态学报,2022,第2期
-
何胜利1,谷从璟1,2,马丹炜1,张红1(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云南省梁河县第一中学).ROS和NO在土荆芥化感胁迫诱导蚕豆根边缘细胞死亡中的调控[J].生态学报,2022,第2期
-
王晨1,陶孟1,李爱民1,施鹏1,杨江华1,2,王志浩2,张效伟1,2(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易基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基于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的秦淮河生物多样性探究[J].生态学报,2022,第2期
-
曾嘉1,陈槐2,3,刘建亮2,杨随庄1,严飞1,曹芹1,杨刚1(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山地生态修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全球变化研究若尔盖生态站).青藏高原泥炭地水位下降引起土壤酚类物质及植被生物量的增加促进土壤碳积累[J].生态学报,2022,第2期
-
李芸1,王轶夫1,孙玉军1,雷渊才2,邵卫才3,李杰4(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和环境管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北京市通州区园林绿化局;北京市十三陵林场).吉林省落叶松林NPP时空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2,第3期
-
侯丽丽1,都瓦拉2,银山1,玉山1(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基于牧户尺度的草原火灾风险评价研究——以东乌旗汗敖包嘎查为例[J].生态学报,2022,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