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张品良1,唐雷2,3(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江西省委党校).中国特色视域下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教育传媒研究,2021,第3期
  • 喻国明(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新闻史学会传媒经济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大变局下中国新闻传播的“变”与“不变”[J].教育传媒研究,2021,第3期
  • 胡沈明,陈婷(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身体媒介化时代个体表达的越界与自我约束机制探究[J].教育传媒研究,2021,第3期
  • 陈雪(西安培华学院传媒学院).主旋律电视剧建构女性人物形象过程中的声音研究* ——以《共和国血脉》为例[J].教育传媒研究,2021,第3期
  • 潘祥辉1,孙英智2(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文明比较视角下的中国媒介考古学需要返本开新[J].教育传媒研究,2021,第3期
  • 王长潇1,杨立奇2,梁天屹3(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未来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技术·资本·文化:真人表情包流行的三重社会语境[J].教育传媒研究,2021,第3期
  • 薛翔(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家庭传播的荧屏实践与现实共鸣* ——从电视剧《小欢喜》谈起[J].教育传媒研究,2021,第3期
  • 张涵(北京教育新闻中心;中国数据新闻大赛组委会).解构·重构·问题·对策 ——作为“他者”的新媒体场域对科学传播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教育传媒研究,2021,第3期
  • 袁媛(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从电视购物到直播电商:直播带货中媒体基因的交叉研究[J].教育传媒研究,2021,第3期
  • 冯哲辉1,范镇林2(浙江传媒学院;浙江省桐乡市光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基于环节视角的虚拟主播明星机制研究 ——以虚拟次元计划为例[J].教育传媒研究,2021,第3期
  • 燕道成,蒋雪旻(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跨界”与“融通”:新文科背景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J].教育传媒研究,2021,第3期
  • 马玥(中国教育电视台新闻中心).策划制作重大选题节目的几点思考 ——以制作《课程思政面对面》系列访谈节目为例[J].教育传媒研究,2021,第3期
  • 张志君(中国教育电视台《教育传媒研究》编辑部).“影子教育”规制刍议[J].教育传媒研究,2021,第3期
  • 贺战兵(湖南教育电视台党委).听党指挥,为教育发声[J].教育传媒研究,2021,第3期
  • 张兵娟,崔莹莹(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与命运共同体建构 ——以《远方的家》一带一路特别节目之东南亚地区系列节目为例[J].教育传媒研究,2021,第3期
  • 张义霞1,苏涛1,2(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云南民族大学新闻系).5G 时代VR 新闻的机遇与挑战 ——基于创新扩散理论视角的分析[J].教育传媒研究,2021,第3期
  • 周莹,王烨(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浅谈视听文化艺术产业与新媒体互动的基本规律[J].教育传媒研究,2021,第3期
  • 李维韦(北京教育新闻中心视频部).从“相加”到“相融” ——媒介融合语境下教育类短视频现状初探[J].教育传媒研究,2021,第3期
  • 蔡易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新闻部).网络直播对电视直播的影响及相关应对策略[J].教育传媒研究,2021,第3期
  • 包萨茹拉(《内蒙古日报》).民族文化全媒体传播的多维表达—[J].教育传媒研究,2021,第3期
  • 李红根(中国教育电视台社教节目中心).借助电视手段让孩子领略戏曲艺术魅力初探[J].教育传媒研究,2021,第3期
  • 彭若男1,张璐阳2(苏州广播电视总台总编室;苏州大学传媒学院).都市电视剧对苏州“期诣空域”的再建构[J].教育传媒研究,2021,第3期
  • 王希顺(济南教育电视台).在战“疫”中加速教育媒体融合发展[J].教育传媒研究,2021,第3期
  • 赵欣(大连外国语大学汉学院;大连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新闻传播学专业双语教学教材的比较研究与启示* ——基于对两部《新闻传播学专业英语》教材的实证研究[J].教育传媒研究,2021,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有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