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玮(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聚焦媒介迁徙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一种理解[J].新课程评论,2022,第6期
-
潘书朋1,刘晓杰2(山东省莱州市玉皇中学;山东省潍坊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教育教学研究室).四单学习法:基于学生自主创新实验的物理大单元教学策略——以“声现象”主题单元深度学习为例[J].新课程评论,2022,第6期
-
申淑玮,周颖(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劳动教育视域下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优化[J].新课程评论,2022,第6期
-
肖弋1,2,彭莹3(教育部;湖南师范大学美术教育研究所;湖南师范大学美术教育研究基地).种下校园艺术的“生命树”——叶蕾蕾的校园艺术建设之路[J].新课程评论,2022,第6期
-
宁本涛(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大基教所五育融合研究中心).如何让劳动教育成就美好人生?[J].新课程评论,2022,第6期
-
黄国良(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教育研究院;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教育研究院德育研究室;温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中心).家校社协同推进:劳动教育新样态的区域探索[J].新课程评论,2022,第6期
-
张建涛1,2,叶小耀1,陈旭辉1(郑州市第四十七高级中学;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走向真实学习: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和未来出路[J].新课程评论,2022,第6期
-
陈晓畅1,金柔芳2(广东省汕头市教师发展中心;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中学).基于区域发展过程的区域认知素养培育——以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为例[J].新课程评论,2022,第6期
-
闫景荣(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立足大观念开展英语单元教学落实育人目标——以小学英语人与社会单元主题为例[J].新课程评论,2022,第6期
-
毛杰1,2,余孟孟3(教育部教学管理改革指导专委会;河南省教育厅;《新课程评论》).“双减”之下,教育向何处去?——河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毛杰专访[J].新课程评论,2022,第6期
-
黄耿东(福建省南安市实验中学;集美大学).“双减”助力高中美术校本作业减负提质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评论,2022,第6期
-
程红兵1,2,谢琰3(金茂教育集团;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新课程评论》杂志编辑部).“我本是一介书生”——上海金茂学校程红兵校长访谈[J].新课程评论,2022,第6期
-
李家成(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家校协同专业委员会).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构成[J].新课程评论,2022,第5期
-
李屏(湖南省长沙市湘一芙蓉中学).“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地理单元作业设计探析——以“中国的水资源”为例[J].新课程评论,2022,第5期
-
李赠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共乐小学;深圳市教育科研专家及工作室).家校社共同体:协同育人的教育新样态[J].新课程评论,2022,第5期
-
张品雪(浙江省宁波市鄞州蓝青小学).“行走”的小讲堂:促进小学生自主成长——“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评论,2022,第5期
-
邹红军(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绑”在界面上的人及其教育启示[J].新课程评论,2022,第5期
-
姚国艳(江苏省海安市实验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从“思政话语”到“童言童语”:基于儿童视角的小学思政教学探索[J].新课程评论,2022,第5期
-
王洋(河南省洛阳市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利用地方美术文化资源培育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以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美术资源开发为例[J].新课程评论,2022,第5期
-
刘翠鸿(湖南省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内涵、机制与实践路径[J].新课程评论,2022,第5期
-
代莉1,唐宇2(重庆市綦江职业教育中心;重庆市綦江区文龙小学).“双减”视域下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新路径[J].新课程评论,2022,第5期
-
张晶晶(国防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索[J].新课程评论,2022,第5期
-
孙志纯(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实验中学).深度学习视阈下的高三历史复习课堂探析——以《百家争鸣》为例[J].新课程评论,2022,第5期
-
李玉钧(广东北江中学;广东省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以系统思维创新班级管理模式[J].新课程评论,2022,第5期
-
谭文明(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科学出版社).参与技术支持下的混合式教师研修实践探索——以一次区域高中英语骨干教师研修课程设计与实施为例[J].新课程评论,2022,第5期
-
姚建民1,2,杨志平3,余孟孟3(长沙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中国化学会中学化学专业委员会;《新课程评论》).案头见蠹鱼,人生书相伴——化学特级教师姚建民访谈[J].新课程评论,2022,第5期
-
许洪帅1,陈妮2(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区青少年活动管理中心).论多课多歌/曲——基于“顺序性音乐教学”14年研究[J].新课程评论,2022,第5期
-
陈洪义(广州市增城区教师发展中心;广东省名师工作室).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历史主题统整性教学实践[J].新课程评论,2022,第4期
-
谭京(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浸润式”教学:让音乐学习走向深度——以湘艺版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生死不离》歌唱教学为例[J].新课程评论,2022,第4期
-
臧翔翔(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屠园实验学校).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体验式单元整体设计——以湘艺版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泥土的歌(一)》为例[J].新课程评论,2022,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