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宏图(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传统审美资源的回归、化用与价值——从格非近作看其新古典主义风格[J].中国文学批评,2022,第1期
-
段崇轩(山西省作家协会文学院).批评、理论与创作的互动共荣——从新时期短篇、中篇小说创作谈开[J].中国文学批评,2022,第1期
-
陈粲(扬州大学文学院).论格非小说的生态叙事——以《望春风》为中心[J].中国文学批评,2022,第1期
-
格非.现代小说中的议论[J].中国文学批评,2022,第1期
-
彭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兴与激情[J].中国文学批评,2022,第1期
-
孙焘(中国戏曲学院国际文化交流系).“兴”与“迷狂”的美感神圣性比较——基于泽基的神经美学思想[J].中国文学批评,2022,第1期
-
徐勇(厦门大学中文系).当代文学批评的理论自觉及其认识误区[J].中国文学批评,2022,第1期
-
邵燕君.网络文学双年选[J].中国文学批评,2022,第1期
-
张雨轩(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译文”的脉络:位置、概念及其阐释维度[J].中国文学批评,2022,第1期
-
马征(《中国文学批评》编辑部).百年根基之上眺望批评新路——2021年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综述[J].中国文学批评,2022,第1期
-
马涛(《中国文学批评》编辑部).开拓文艺理论研究的当代面向——2021年文艺学动态[J].中国文学批评,2022,第1期
-
陈凌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中国美学再出发——2021年美学发展态势评述[J].中国文学批评,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