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勇,纪维维(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媒体视域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困境[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第2期
-
侯锡铭(浙江农林大学外国语学院).立德树人视野下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第2期
-
赵莉,王蜜(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城市新兴职业青年农民工的社会适应——以北京外卖骑手为例[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第2期
-
倪邦文(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遵循——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第2期
-
张良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共青团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在改革中的新跨越[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北京),2017,第2期
-
胡吉亚(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青年群体“住有所居”——以北京市保障性住房为例[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第2期
-
孟登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青年文化研究再探讨[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北京),2017,第2期
-
石国亮(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破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认识和实践的误区[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第2期
-
刘英杰1,常蕾2(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特征与对策——基于2016 年对黑龙江省部分高校的调查[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第2期
-
王秀云(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控措施[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第2期
-
窦畅宇1,肖峰2(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信息时代的代际伦理与青年的代际义务[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第2期
-
王斌(西南交通大学中国高铁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网络“约文化”与流动亲密关系的形成[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第2期
-
刘宏森(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青年学报》).“四化”阻碍共青团“三性”发挥的内在逻辑[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第2期
-
齐凯悦(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院).论《民法总则(草案) 》监护资格恢复制度的完善[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第2期
-
张知博(台北大学法律学院).美国少年法院的刑事政策变迁及启示[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第2期
-
孙永鲁1,李娟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第2期
-
丁少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研究院).“为官不为”者角色定位[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第2期
-
陈昇(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论语》无“育”字与孔子的“修己”思想[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第2期
-
李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试论白居易的“身心观”与闲适思想[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第2期
-
本刊编辑部.我校期刊《中国青年社会科学》再度入选CSSCI[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第2期
-
学报编辑部(《中国青年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教育部召开名刊名栏建设座谈会——本刊周晓燕主编参会并发言[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第2期
-
宋雁慧(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国家治理视角下的校园暴力防治研究[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第1期
-
姚建龙(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防治学生欺凌的中国路径:对近期治理校园欺凌政策之评析[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北京),2017,第1期
-
沈威(杭州师范大学团委).高校共青团改革中的职能定位及问题研究[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第1期
-
张晓红1,苏超莉2(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学生“被志愿”:志愿服务的自愿性与义务化[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第1期
-
郭青1,李奋生2(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泛偶像”时代青少年榜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第1期
-
柴宝勇(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公共管理系).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引导[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第1期
-
赵信会,祝文莉(山东财经大学法学院).未成年人权益的检察保护——以检察机关提起国家监护诉讼为例[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第1期
-
颜湘颖(上海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家亲权理念的植入、困境与突破——以弃婴“安全岛”的争议为视角[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第1期
-
朱剑(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青年研究期刊与青年学的构建[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