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郭仕侗1,韦志刚1,2,王欢1(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珠海凤凰山常绿阔叶林CO2通量与光合有效辐射及气象因子的关系[J].高原气象,2023,第3期
  • 王凯1,陈健1,洪哲澄2,颜楚荞3,贺千山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上海市气象局;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青藏高原夏季卷云分布特征及生成机制研究[J].高原气象,2023,第3期
  • 陈荣,段克勤,尚溦,石培宏,孟雅丽(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基于CMIP6模式数据的1961-2099年青藏高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23,第2期
  • 李宛鸿1,徐影2(重庆市气候中心;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CMIP6模式对青藏高原极端气温指数模拟能力评估及预估[J].高原气象,2023,第2期
  • 李朝月1,2,崔鹏1,2,3,郝建盛1,2,张国涛1,2,王姣2,4,贾洋5(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巴基斯坦地球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巴基斯坦高等教育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960年以来藏东南地区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J].高原气象,2023,第2期
  • 卢宁生1,张小玲1,2,杜云松3,康平1,2,陈军辉4,华明5,雷雨1,祁宏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平原城市气象与环境四川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成都市气象局).成都平原城市群夏季臭氧污染天气形势与潜在源分析[J].高原气象,2023,第2期
  • 罗红羽1,2,3,于海鹏1,2,胡泽勇1,2,杨耀先1,2,蔡英1,谷良雷1,2,樊威伟1,2,3,付春伟1,2,3,吴笛1,2,3,王冠添1,2,3(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那曲高寒气候环境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大学).青藏高原热源对我国旱区气候异常影响研究进展[J].高原气象,2023,第2期
  • 罗凡迪1,陈惠玲2,朱高峰2(兰州大学生态学院;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干旱河岸林生态系统对局地地表温度影响的生物物理机制研究[J].高原气象,2023,第2期
  • 王思祺1,张文韬2,王澄海2(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运行控制中心;甘肃省气候资源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不同初边界场对一次超级单体过程模拟影响的研究[J].高原气象,2023,第2期
  • 刘仁强1,谢济鸿1,黎颖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汉中市气象局).基于MUAM模拟的20世纪末12月平流层十年际变化[J].高原气象,2023,第2期
  • 郝立生1,丁一汇2(天津市气候中心;国家气候中心).华北夏季降水异常与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的关系[J].高原气象,2023,第2期
  • 王蕊1,2,李栋梁2,王慧2,卢国阳1,刘丽伟1,黄鹏程1(兰州区域气候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与中国西北干旱区地面感热季节增强时间的差异及相互关系[J].高原气象,2023,第2期
  • 鲍艳1,2,王玉琦3,南素兰4,俞淼2(无锡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丹东市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动态植被模型对青藏高原植被的模拟检验[J].高原气象,2023,第2期
  • 柴灏1,张厚荣2,王奇2,苏浩辉2,杨元建1,高志球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中国南方电网超高压检修试验中心).云贵高原超高压输电线一次大范围覆冰的时空分布特征、数值模拟和天气学成因研究[J].高原气象,2023,第2期
  • 杨静1,2,姚秀萍3,李彦霖1,朱文达1,朱文剑4(贵州省气象台;贵州山地气候与资源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国家气象中心).云贵高原东北部一次罕见冰雹超级单体结构特征与发展分析[J].高原气象,2023,第2期
  • 晏红明1,王灵2,金燕1,马思源1,黎文懋3,万云霞3(云南省气候中心;云南省气象局;云南省气象科技服务中心).云南冬季气温变化的主要模态及其影响的关键环流因子[J].高原气象,2023,第2期
  • 黄慧君1,2,郑建萌1,3,马涛1,张万诚1,4,何钰1,5,朱莉1,5(中国气象局横断山区低纬高原灾害性天气研究中心;云南省大理州气象局;云南省气候中心;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云南省气象台).夏季高原低涡切变影响下云南大雨暴雨的分布及成因研究[J].高原气象,2023,第2期
  • 赵海英1,王秀明2,周晋红3(山西省气象台;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太原市气象局).山西高原大冰雹与小冰雹的环境参量对比分析[J].高原气象,2023,第2期
  • 陈伯民1,周坤1,2,信飞1,马俊3,靳利梅1(上海市气候中心;上海市青浦区气象局;上海成生科技有限公司).与数值模式预报结合的冬季延伸期强降温过程预测方法及业务化应用[J].高原气象,2023,第2期
  • 韩海涛,李仲龙,张鸿,张瑾,王雅萍(甘肃省气象信息与技术装备保障中心).甘肃省新旧气象站址观测资料对比及均一性分析[J].高原气象,2023,第2期
  • 祁春娟,潘留杰(陕西省气象台).CMA-GFS模式对东北半球环流形势预报能力的检验评估[J].高原气象,2023,第2期
  • 张鑫宇,范水勇,张舒婷,全继萍,程志刚(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加密自动站数据在睿图-中亚数值模式中的应用[J].高原气象,2023,第2期
  • 杨富燕1,2,彭芳1,于飞1,陈百炼1(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贵州省山地气候与资源重点实验室).CLDAS温湿产品在贵州的适用性评估及订正[J].高原气象,2023,第2期
  • 王熙曌1,张宇1,宋敏红1,曾钰婷2,李天雅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国民用航空局西南空中交通管理局气象中心).青藏高原夏季旱涝年降水准双周振荡及低频环流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23,第2期
  • 杨显玉1,2,朱俊橙3,文军1,2,孟丽霞1,赵勇1,孟宪红2,吕世华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市气象局).南疆大风气候特征分析及其对沙尘天气的影响[J].高原气象,2023,第1期
  • 张珊1,2,王宗敏1,2,黄刚3,薛学武4(河北省气象台;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河北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基于WRF-LES的崇礼复杂地形局地风场模拟研究[J].高原气象,2023,第1期
  • 马绎皓1,2,毛睿3,杨阳4,马莉2,苟尚2(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兰州中心气象台;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ERA5再分析资料对甘肃省近地面风速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再现能力的评估[J].高原气象,2023,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