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张昱(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上海红色资源融入中小学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东南文化,2023,第5期
  • 南京博物院,淮安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淮安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江苏常州金坛区顺水桥土墩墓D2发掘简报[J].东南文化,2023,第5期
  • 南京博物院,金坛区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金坛区博物馆).江苏常州金坛区立夫路土墩墓D1、D2发掘简报[J].东南文化,2023,第5期
  • 吴桐(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岭南地区两周时期铜鼎研究二题[J].东南文化,2023,第5期
  • 赵星宇(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可为与难为:目标导向下博物馆观众评估的实践价值研究[J].东南文化,2023,第5期
  • 薄海昆(故宫博物院).宏观历史题材展览形式设计之“以小见大” ——以故宫博物院“何以中国”展为例[J].东南文化,2023,第5期
  • 高小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周时期博罗横岭山聚落的丧葬仪式[J].东南文化,2023,第5期
  • 胡岳枫(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重思民国时期粤东闽南地区史前考古工作的滥觞与余波[J].东南文化,2023,第5期
  • (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举办首届青年学术论坛[J].东南文化,2023,第5期
  • 《东南文化》编辑部(《东南文化》编辑部).《东南文化》征稿启事[J].东南文化,2023,第5期
  • (南京博物院).第十一届“黄淮七省考古论坛”在南京博物院举办[J].东南文化,2023,第5期
  • 《东南文化》编辑部(《东南文化》编辑部).《东南文化》启事[J].东南文化,2023,第5期
  • 肖劲(株洲博物馆).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博物馆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 ——以株洲博物馆为例[J].东南文化,2023,第4期
  • 刘阳(南开大学博物馆).博物馆藏品资源转化为学校教育资源:现状、瓶颈及对策[J].东南文化,2023,第4期
  • 全小国,苑利(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研究[J].东南文化,2023,第4期
  • 王震(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母子还是夫妻? ——马王堆一号墓和三号墓的墓主关系及相关问题[J].东南文化,2023,第4期
  • 王冬冬(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对立、批判与融合视角下的中国大遗址保护与在地社区发展研究[J].东南文化,2023,第4期
  • 陈雪飞(郑州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从国家文旅消费城市建设看博物馆发展[J].东南文化,2023,第4期
  • 康婧,郑霞(浙江大学考古与文博系;山西大学美术学院).科普展览学习体验的具身化设计思路及实现策略[J].东南文化,2023,第4期
  • 李林,孙唯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多元化的沉浸式参与:活态历史博物馆的体验特征与启示[J].东南文化,2023,第4期
  • 卢震烁(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长江下游地区宋墓随葬成组碗、碟研究[J].东南文化,2023,第4期
  • 张娜(广东科学中心).缺席、在场与超越:科技馆科普展示的感官化叙事研究[J].东南文化,2023,第4期
  • 闫天一,刘超,梁勇(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徐州博物馆(徐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江苏徐州铜山区“桓魋石室”调查简报[J].东南文化,2023,第4期
  • 陈佳璐,尹凯(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博物馆能否保护无形遗产? ——苏东海的无形遗产观以及相关思考[J].东南文化,2023,第4期
  • 朱超龙1,陈泽宇2(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晋制”及其过渡形态向长江下游地区的推行 ——从四座“孙吴墓”的年代谈起[J].东南文化,2023,第4期
  • 薛玲玲,赵李博,褚亚龙,王栋(淮安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盱眙县大云山汉王陵文物保护管理所).江苏盱眙大云山景区连接线南区汉代墓葬发掘简报[J].东南文化,2023,第4期
  • 方云(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长三角传统工艺类非遗展陈审美叙事与江南文化认同建构 ——基于“江南客厅展”的研究[J].东南文化,2023,第4期
  • 李健(临沂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临沂市博物馆).山东临沂兰山区琅琊王路东汉砖室墓M1发掘简报[J].东南文化,2023,第4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有8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