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袁文卓(喀什大学人文学院).王蒙小说中的新疆民俗文化书写——以《这边风景》《在伊犁》为例[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1期
  • 陈剑平(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庚子年俄国的新疆战略及其两次出兵伊犁[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1期
  • 晁正蓉(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化研究所).现行《普通高中维吾尔语文》(必修)教材值得商榷的几个问题[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1期
  • 马秀萍(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伊宁市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现状初探[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1期
  • 阿娜尔古丽·马哈提(中央民族大学哈萨克语言文学系).论哈萨克语构词研究问题——以《哈萨克语语法》为主[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1期
  • 陈素园1,张娟娟2(昌吉学院初等教育学院;伊犁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哈萨克族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现状调查研究[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1期
  • 廖肇羽(塔里木大学西域文化研究院).试论西域昆仑的文化旗帜与文明立场[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1期
  • 李荣(伊犁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对英语专业学生有关“反应性形式焦点”态度的调查[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1期
  • 刘坎龙(新疆教育学院人文学院).新疆当代诗词创作论略[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1期
  • 司富珍(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句法距离和句法复杂性的测量[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1期
  • 赵海涛(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我要哭》意蕴探析——陈希我小说研究之七[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1期
  • 权绘锦,杨慧茹(兰州大学文学院).哈萨克民间幻想故事类型研究之一(上篇)[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1期
  • 毕桪(中央民族大学).哈萨克族民间的口头《尸语故事》[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1期
  • 费震建(新疆职业大学).追求自由是人的根本特性——马克思主义人性论再探[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1期
  • 刘继峰,张挥(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权力行使中的“团体性目的偏移”与矫正[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1期
  • 李静(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留日作家抗战小说中的反战书写[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1期
  • 单守银(伊犁垦区报).另一只眼睛——试析刘亮程的文学世界[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1期
  • 韩宏伟(伊犁师范学院法学院).父权主义信仰的悖论——对维吾尔族“塔拉克”婚俗的批判与反思[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1期
  • 范雅宁(喀什大学法政学院).塔吉克族爱国思想意蕴及其当代价值研究[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1期
  • 刘建锋(新疆大学人文学院).试析杨增新对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态度的转变及其原因[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1期
  • 厉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历史上哈萨克汗国与中国睦邻关系的回顾[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1期
  • 张亮(南开大学文学院).行走在生存雾霭之间——试论刘亮程小说《虚土》的叙事伦理[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1期
  • 肖晓丹(中央民族大学维吾尔语言文学系).汉语“V了”存现句的时态特征及其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以小说《家》的汉维文本为例[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1期
  • 符冬梅1,易红2(新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汉语称呼语“亲爱的”语用功能探析[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1期
  • 孙景鹏(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从抗虐到享虐:对祥子心灵况味的审视[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