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张廷(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科技大学团委;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困境与出路:共青团改革的基本逻辑和发展趋势 ——基于社会转型视角的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8期
  • 李凤兰1,彭红秀1,杜云素2(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江大学法学院).焦虑中的反叛与韧性:青少年网络交往中的话语表达[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8期
  • 何祎金(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意义世界与文化结晶:青少年流行语的社会学考察[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8期
  • 陈锋1,石惠文2(北京工业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北京工业大学首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县域社会中的校园暴力与私力救济 ——以广西安县中学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8期
  • 杨习超(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青年文化视域和网络社交媒体环境下的青年流行语研究——新时代青年话语分析及其话语文化的理性建松[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8期
  • 余富强,胡鹏辉(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拟真、身体与情感:消费社会中的网络直播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7期
  • 卫小将,卜娜娜(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快乐、迷茫与痛苦的身体:女大学生毕业整容背后的不平等与抗争[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7期
  • □ 选题策划、主持编辑/陈 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符号、规训与青年的身体消费[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7期
  • Jhony Choon Yeong Ng1,郑佳1,贾良定2,谭清美1,3,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南京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技术经济与创新管理研究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利他主义与利他行为:三个年龄群体的扎根理论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7期
  • 李春梅1,师晓娟2,3(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系;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社会参与政策的现状及效果评价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7期
  • 孙丽芳(河海大学马克思学院;安徽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迷群的群际冲突与社会风险[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7期
  • 徐凤辉1,王俊2(中央财经大学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中央财经大学卫生财经研究所).中国高层次青年人才项目实施现状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7期
  • 陈雯(江苏省委党校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形式“同质”与本质“异质”:新生代农民工婚恋模式的机制与困境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7期
  • 高杨,刘永功(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双重逃离:边境少数民族已婚妇女流动研究——以云南拉祜族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7期
  • 赵德雷1,王冰2(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空军航空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系).“身高制度”与青年矮男的刻板印象威胁[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7期
  • 王志祥1,王艺丹2(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外国刑法与比较刑法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校园欺凌问题的刑法治理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7期
  • 翁堂梅(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从纵向到横向:农村户籍大学生的相对剥夺感探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7期
  • 李迅(胜利工程公司黄河钻井总公司党委).教育、就业、创业与青年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7期
  • 余树英(井冈山大学).不同类型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及发生机制[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7期
  • 闫臻(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月子中心消费叙事:从“代际情感交换”到“经济消费认同”的女性身体建构[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7期
  • 杨华(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私密生活的兴起与农村年轻女性的个体化构建——以豫东马庄调查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7期
  • 高修娟(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身体管理与女大学生性别社会化[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7期
  • 陈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符号、规训与青年的身体消费——拟真、身体与情感:消费社会中的网络直播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7期
  • 胡岑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网络社区、狂热消费与免费劳动—近期粉丝文化研究的趋势[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6期
  • 李镓1,陈飞扬2(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网络虚拟偶像及其粉丝群体的网络互动研究—以虚拟歌姬“洛天依”为个案[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6期
  • 马志浩1,林仲轩2(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粉丝社群的集体行动逻辑及其阶层形成—以SNH48 Group粉丝应援会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6期
  • 刘晓亮(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互动仪式链理论对青年价值观培育的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6期
  • 朱峰(河北大学工商学院;察哈尔学会).“新一线城市”青年友好型城市政策创新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6期
  • 蒋巍(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中国志愿者服务动机结构研究—基于广东省志愿者的问卷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6期
  • 朱美燕(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佛系青年心理透视及其引导策略[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6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有8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