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袁裕鹏1,2,袁成清1,2,徐洪磊3,严新平1,2,4,何琳5(武汉理工大学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中心;海军工程大学舰船振动与噪声研究所).我国水路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路径探析[J].中国工程科学,2022,第3期
  • 任鑫1,2,张艳飞2,邢佳韵2,崔博京1,王良晨1,王晓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我国硫酸镍产业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2,第3期
  • 潘垣1,王之江1,武松涛2,张明1,陈志鹏1,饶波1,朱平1,杨勇1,丁永华1(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磁约束聚变与等离子体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基于场反位形的磁约束氘氘脉冲聚变中子源方案设计[J].中国工程科学,2022,第3期
  • 干勇,钟志华.卷首语[J].中国工程科学,2022,第3期
  • 李新宇,李昭甫,高亮(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离散制造行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路径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2,第2期
  • 侯汉坡1,位鹤1,王颍超2,于今3,邱贵兴4(北京工商大学电商与物流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我国老年智慧康养平台建设路径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2,第2期
  • 李伯虎1,2,柴旭东3,刘阳3,李潭4,林廷宇5,韦达茵3,李艳东3(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二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航天云网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工业环境下信息通信类技术赋能智能制造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2,第2期
  • 周勇1,2,赵聃2,刘志迎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实践及突破路径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2,第2期
  • 吴伟仁1,2,龚自正3,4,唐玉华1,张品亮3(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深空探测实验室;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辽宁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院).近地小行星撞击风险应对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2,第2期
  • 张豪1,2,张纲2,蒋家东1,2,宗习均1,2(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质量基础设施效能研究)).中国制造业产品质量提升策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2,第2期
  • 何慧霞1,魏桂英1,武森1,单志广2(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智能制造评价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J].中国工程科学,2022,第2期
  • 邵珠峰1,赵云2,王晨3,冯希光1,王建民4,熊虹婷2(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山东大学国际创新转化学院;大数据系统软件国家工程实验室;清华大学软件学院).新时期我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2,第2期
  • 刘志强1,2,陈湘生2,3,蔡美峰4,纪洪广4,宋朝阳1,2(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矿山深井建设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我国大直径钻井技术装备发展的挑战与思考[J].中国工程科学,2022,第2期
  • 刘雪峰1,刘昌胜2,谢建新1(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提升前沿新材料产业基础能力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2,第2期
  • 马晨1,2,李瑾1,2,赵春江1,2,张骞1,2,孙宁1,2,宋太春1,2,冯献1,2,曹冰雪1,2(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我国乡村公共服务治理现代化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2,第2期
  • 任景莉,杨盼(郑州大学河南省大数据研究院).核电站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框架体系构建与发展建议[J].中国工程科学,2022,第2期
  • 王昭洋1,2,池程3,许继平1,2,龚向南1,2,姜露1,2(北京工商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中国轻工业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重点实验室;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工业软件一体化与标识解析路径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2,第2期
  • 向巧1,黄劲东2,胡晓煜1,晏武英2,侯薇2(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院).航空动力强国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2,第2期
  • 干勇1,谢曼2,廉海强2,邹伟龙2,王慧2(中国工程院;钢铁研究总院).先进制造业集群现代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2,第2期
  • 郭哲1,徐立辉2,王孙禺2(南方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面向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工程科技人才需求特质与培养趋向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2,第2期
  • 林忠钦1,奚立峰2,夏唐斌2,赵亦希2,潘尔顺2,李艳婷2(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质量发展研究院).我国优质制造技术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2,第2期
  • 易国伟1,陈刚1,刘佩1,冯妮2,李华军3(上海外高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国产首制大型邮轮总装能力建设与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2,第2期
  • 侯曦1,李姝佳2,3,叶贺1,3,袁汝旺4,杨建成4,孟婥2,3,祝宪民1,陈革2,3(中国纺织机械协会;纺织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天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我国工业织材的发展现状、需求和对策[J].中国工程科学,2022,第2期
  • 罗锡文1,2,廖娟1,2,臧英1,2,区颖刚1,2,汪沛1,2(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农业机械与装备关键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从机械化到智慧化[J].中国工程科学,2022,第1期
  • 朱齐超1,2,李亚娟1,2,申建波1,2,徐玖亮1,2,侯勇1,2,佟丙辛1,2,许稳1,2,张福锁1,2(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我国农业全产业链绿色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2,第1期
  • 黄季焜,解伟,盛誉,王晓兵,王金霞,刘承芳,侯玲玲(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全球农业发展趋势及2050年中国农业发展展望[J].中国工程科学,2022,第1期
  • 胡春宏1,2,张双虎1,2,张晓明1,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形势下黄河水沙调控策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2,第1期
  • 韩佳伟1,2,朱文颖1,2,张博3,赵春江1,2,杨信廷1,2(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装备与信息协同促进现代智慧农业发展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2,第1期
  • 刘旭1,李文华2,赵春江3,闵庆文2,杨信廷3,刘某承2(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面向2050年我国现代智慧生态农业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