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鸿1,2,许春晓1(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铜仁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网络关注度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7期
-
李磊1,陶卓民1,赖志城1,李涛1,琚胜利2(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文化旅游学院).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红色旅游资源网络关注度及其旅游流网络结构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7期
-
刘润佳,黄震方,余润哲,鲍佳琪,莫雨亭(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红色旅游对游客国家认同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7期
-
林明水1,鄢沂1,曾春水1,朱鹤2,王甫园2(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资源跨区域整合开发研究:文化生态学视角[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7期
-
刘佳1,2,滕金凌1(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敬畏感与自豪感对游客文明旅游行为意向的驱动机制[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7期
-
剌利青,徐菲菲,何云梦,韩磊(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基于游客视角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共创机制[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7期
-
张圆刚1,2,刘鲁3(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复旦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红色旅游资源地游客国家认同的影响因素与多元路径研究——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7期
-
朱媛媛1,2,汪紫薇1,2,顾江1,2,余瑞林1,2(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城市圈研究院).基于“乡土——生态”系统韧性的红色旅游资源利用空间格局优化研究——以大别山革命老区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7期
-
王金伟1,2,王国权1,2,3,刘乙1,2,雷婷1,2,孙洁1,2,王欣1,2,3(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北京旅游发展基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井冈山红色旅游流时空分布及网络结构特征[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7期
-
许春晓,唐慧,孟圆圆,宁川川(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湖南红色旅游资源的共生势能[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7期
-
白凯1,2,3,康晓媛1,王博林1(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陕西省旅游信息化工程实验室;陕西省旅游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延安城市居民红色记忆的建构路径与代际差异[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7期
-
钟士恩,陆文镔,彭红松,戴舒琪(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红领巾儿童对红色旅游资源与爱国主义的认知——雨花台烈士陵园案例实证及启示[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7期
-
王文宇1,贺灿飞1,2,任卓然1,2(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中国矿产资源贸易网络演化[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7期
-
孙佼佼1,2,郭英之2,3(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复旦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复旦大学旅游学系).红色旅游地资源的网络空间多维生产模式研究——基于沙家浜的数字田野实证[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7期
-
孙康慧1,2,3,曾晓东1,4,5,李芳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江西省气象台;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生态脆弱区叶面积指数变化的主导气象因子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7期
-
颜子明1,2,杜德斌1,2,刘承良1,2,邱小鹃3,黄晓东1,2(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地理与地缘战略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全球跨境水资源合作时空演变及生成机制[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7期
-
翟晨阳1,2,3,杜德斌1,2,3,侯纯光1,2,3,桂钦昌1,2,段德忠1,2(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全球跨界水合作的时空结构:领域变迁与尺度分异[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7期
-
吴凤平,季英雯,李芳,许霞(河海大学商学院).跨境水资源分配典型模式特征评述及中国主张思考[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7期
-
陈秧分1,王介勇2,张凤荣3,刘彦随2,成升魁2,朱晶4,司伟5,樊胜根5,顾善松6,胡冰川7,李先德1,于晓华8(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德国哥廷根大学).全球化与粮食安全新格局[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6期
-
李雨凌1,2,马雯秋1,2,3,姜广辉1,2,李广泳4,周丁扬1,2(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自然资源学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珠海基地北京师范大学自然科学高等研究院;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撂荒程度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6期
-
刘正佳1,2,3,钟会民1,2,李裕瑞1,2,文琦4,刘雪琦5,简钰清6(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近20年中国粮食生产变化特征及其对区域粮食供需格局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6期
-
陈秧分1,王介勇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对外开放背景下中国粮食安全形势研判与战略选择[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6期
-
罗秀丽1,杨忍1,徐茜2(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广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全球人口与粮食的空间错位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6期
-
王灵恩1,倪笑雯1,2,李云云1,2,3,成升魁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中国消费端食物浪费规模及其资源环境效应测算[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6期
-
钱宸1,2,李凡1,李先德2,郝晶辉3,4(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发展经济学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宏观农业研究院).基于农户经济和环境“双优”目标的粮食主产区化肥施用优化模拟分析——以邯郸地区小麦生产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6期
-
张永勋,李先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水土资源匹配视角下中国省域农产品供需平衡分析及其政策启示[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6期
-
邓晴晴1,李二玲1,2(河南大学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暨黄河文明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城乡协调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城乡空间数据挖掘院士工作站).基于网络组织视角的粮食产业化模式与优化路径[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6期
-
韩璟1,2,潘子纯1,卢新海1,3(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东西方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东南亚地区中国海外耕地投资项目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6期
-
张秋梦1,杨方社1,李飞1,2(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省地表过程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生产空间重构[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