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文祺1,宁怡1,潘玉竹2,王泰然1,徐国梁1(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光纤光栅在活动发射平台应变测试中的应用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3期
-
税晓菊1,2,司会柳1,2,曹文利1,2,刘艳1,2,张翼1,2(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深低温技术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4°管路堵头密封性能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3期
-
王雨萌1,孙兆牛1,连盟1,田建宇1,陈振华2(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文昌航天发射场指控中心).适应低温火箭发射的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测发控架构[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3期
-
张青松1,范瑞祥2,张兵1,陈士强1(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低温液体火箭注气式蓄压器总体方案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3期
-
李征1,陈海东2,彭博1,陈建伟1(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再入协同制导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3期
-
刘秉1,2,李东3,杨虎军3,何巍1,董余红1(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运载火箭推进剂利用系统变门限控制方法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3期
-
段佳浩,何俊,史正强,冯伟,王水铭(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双泵源变转位角压力脉动抑制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3期
-
刘俊涛1,杜浩1,丁楠1,江式伟2(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海军航空工程学院).航天装备保障效能评估方法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3期
-
曹英健,仲悦,张华(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基于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的面向多对象数字伺服控制平台研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3期
-
刘艳1,2,陈牧野1,2,张萌1,2,税晓菊1,2,孙善秀1,2(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深低温技术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液氧管路滤网结构设计与流阻特性分析[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3期
-
杨斌,李旭阳,王开春,李琪琦,郑再平(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箭用组合式伺服动力电源技术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3期
-
尹莲花,骆洪志,吴会强,陈友伟,王晔(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北京).冯·卡门曲面整流罩PMI泡沫夹层防热结构技术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3期
-
李懿德1,陈振知1,梁艳迁1,古艳峰1,汪轶俊2(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CZ-4C探月任务多星发射结构总体方案[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3期
-
张华1,马玉环2,龚凯翔1,赵志明1,李会萍1(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面向多任务阶段的运载火箭可靠性精细化建模技术[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3期
-
吕九九,白景彬,侯东旭,曹健,张普光(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运载火箭超大直径舱段铆接装配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3期
-
李海岩1,徐洋2,王建月3,王彬1(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新型导弹惯组支架的共固化阻尼减振方法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3期
-
张曼曼1,2,魏瑞刚1,阳代军1,张文学1,2,呼啸1(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天津航天长征技术装备有限公司).Φ9.5m级2219铝合金环件整体形-性协同极限制造技术与应用[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3期
-
赵彦广1,周庆军2,严振宇2,骆洪志3(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运载火箭大型关键承力产品激光沉积增材制造技术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3期
-
张宇,黄聪,李学锋,王辉,刘畅(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线调姿规划方法[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3期
-
吴立夫1,2,吴云峰1,2,张萌1,2,刘艳1,2,丁建春1,2(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深低温技术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复杂三维走向三铰链管路补偿工况下的补偿器角位移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3期
-
李雅琴.长征七号遥三火箭成功发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3期
-
李斌,杨楠,孟庆丰,岳晓飞,徐珊珊(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某型号火箭关深阶段外协项目管理实践[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3期
-
段红亮1,2,韩一帜1,张雪峰1,张欣光1,秦现生2(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一种用于电子干扰装置参数测试的实用方法[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3期
-
尚辉,王清扬,孟翔,白志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国际低倾角中小卫星发射服务方案设计和发展建议[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3期
-
吕超1,李锋1,赵淑媛2,孙茜3,蒲泽良2(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特种环境复合材料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配合间隙对陶瓷基复合材料连接结构高温拉伸性能的影响[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2期
-
韩明,任凯,宁高利(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一种改进的TPC混合译码算法[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2期
-
何重航1,2,刘佳琪1,2,王宪栋3,刘洪艳1,2,高路1,2(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试验物理与计算数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人民解放军61336部队).基于卷积网络和对抗式学习的雷达信号识别算法[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2期
-
栾宇1,李东2,袁水林1,冯韶伟1,黄兵1(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分离系统设计与验证技术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2期
-
周黎,李敏,文明,高亚东,邓季贤(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液压缸活塞杆表面耐腐性研究及应用[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2期
-
刘万龙,朱昊伟,赵宏,胡旭坤,李茂(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一种开缝环形引射器设计与试验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1,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