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徐振亮1,邓思超1,吴胜宝1,汪小卫1,何欢2(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于气囊缓冲方式的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回收着陆仿真分析与试验验证[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3期
  • 冯韶伟1,高学敏2,3,程全士4,冯德荣2,3,马建华2,3(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河南航天精工制造有限公司;河南省紧固连接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紧固连接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基于振动条件下的双螺母防松性能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3期
  • 尚现伟1,张强2,金平1,蔡国飙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超弹性橡胶膜片疲劳寿命及可靠性分析[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3期
  • 倪江涛1,隋阳2,刘涵1,陈帅1,李东来1(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北京航天长征科技信息研究所).增材制造技术在国外航天动力系统中的应用[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3期
  • 康会峰1,2,宣佳林1,2,刘志宾1,3,王坤1,2,曹睿智1,2(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河北省跨气水介质飞行器重点实验室;河北省电动汽车充换电技术创新中心(筹)).水下移动发射平台设计与初步试验[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3期
  • 赵纯1,于存贵1,徐华2,徐强1(南京理工大学;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并联式加注机器人鲁棒轨迹跟踪控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3期
  • 方艺忠1,2,姜浩楠3,陈旸1,蔡远利3,孟刚4(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试验物理与计算数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基于到达时间量测的多传感器协同定位算法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3期
  • 杨奔,李天任,马晓媛(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部).基于RBF 神经网络和SQP 算法的再入跳跃轨迹优化[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3期
  • 韩明1,李洪2,任凯1,王洋1(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全空域多目标测控天线及其校正方法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3期
  • 徐源,王海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基于重力矢量模的MEMS 加速度计无依托标定法[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3期
  • 魏延,杨春颖,王永芳,刘鹏飞(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基于TRIZ 理论和LSTM 的技术成熟度评估及预测方法[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3期
  • 侍野1,唐一华2,刘畅1,李欣1,胡声超1(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基于遗传算法的低温推进剂集成管理模块参数优化[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3期
  • 马红鹏1,吴帅2,焦宗夏2,赵守军1(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垂直起降运载火箭多执行装置系统优化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3期
  • 王征,朱如意,曹晓瑞,刘敏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考虑减速伞二次充气过程的星际飞船返回轨道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3期
  • 李沛剑1,曹永乐2,岳国森2,安泽恒2,王本雷2(海军装备部驻北京地区第一军事代表室;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航天伺服驱动与传动技术实验室).高速切线泵叶轮结构流固耦合分析[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3期
  • 方鼎,金阳,汤力,王亚琪(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电液伺服机构贮存延寿技术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3期
  • 高诗程,张朋,赵守军,张春龙,冯伟(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电静压伺服系统指数型变阻尼滑模控制算法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3期
  • 费阳,解红雨,张治宇,冯翔(中国人民解放军96901部队).基于三维模型空间离散的固体发动机装药燃面计算方法[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3期
  • 杨岩,丁兆波,杨继东,孙纪国(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氢氧发动机再生冷却喷管传热仿真与试验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3期
  • 李晶1,于沛2,3,赵国新1,马丹1(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惯性稳定平台自适应分数阶参数寻优方法[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3期
  • 邓博炜,田源,王悦,金文(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基于干扰力矩补偿的空间飞行器姿态控制方法[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3期
  • 梁赞1,2,朱炎1,李光辉1,王金昌2,王学1(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着陆架展开自缓冲气动作动器设计与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3期
  • 王珏,蔡巧言,王飞,闻悦(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发射运维需求分析[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3期
  • 纪刚,史丽楠,伊鑫,窦志红,王飞(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摆角受限条件下运载火箭起控技术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3期
  • 王姣,郭洪波,金建峰,刘宁,常远(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摆动机构负载特性仿真分析与试验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3期
  • 陈传宝1,丁大江1,岳守体2,刘照智1,张永江1(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氮化硅轴承与硝基氧化剂的相容性试验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3期
  • 杨自鹏1,刘敏2,张群1,杨勇1,刘宇哲1(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适应大偏心载荷适配器的结构方案与分离分析[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3期
  • 罗进元,张海瑞,赵晓宁,范晶晶,黄慧慧(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类咽式进气道与典型侧压式进气道性能对比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3期
  • 赵旭昌,刘海阳,刘佑民,杨金波(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并联双电动缸同步控制策略研究及实现方法[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3期
  • 李旭1,赵洪2,王辰琳2,郭栋2(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高速飞行器姿态/参数耦合建模与鲁棒控制方案设计[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有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