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邢庆会,上官魁星,廖国祥,刘长安,雷威,张悦(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环境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整治修复重点实验室).辽河口芦苇湿地净生态系统CO2交换及其环境调控[J].海洋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徐程1,2,杨斌1,2,莫小荣1,3,宁志铭4,黄海方1(北部湾大学广西北部湾海洋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广西大学广西南海珊瑚礁研究重点实验室).茅尾海入海河口区表层沉积物磷形态特征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崔野(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新时代推进海洋环境治理的难点与应对[J].海洋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郭得松1,2,储祺1,2,佀青青1,2,李锋民1,2(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近海环境污染控制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死亡藻细胞对水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吸附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李嘉怡1,2,3,4,5,董汉英6,牛丽霞2,3,4,5,7,杨清书2,3,4,5,7,罗向欣2,3,4,5,7,张涛2,3,4,5,7(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中山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河口水利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广东省海岸与岛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山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珠江虎门河口夏季悬浮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风险评价[J].海洋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姚敬元1,2,3,金薇1,2,3,宫长宝4,贾宝林2,3,隋世峰2,3,梁玉波2,3,吕颂辉1(暨南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大连市藻毒素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我国近海河豚毒素的分布特征[J].海洋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康婧1,2,马恭博2,袁蕾2,付元宾2,李方2,彭昌盛1(中国海洋大学环境工程学院;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滨海滩涂翅碱蓬生长生境适宜性分析——以兴城曹庄海域为例[J].海洋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田于逵,季少鹏,王迎晖,国威,寇莹,刚旭皓(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CSSRC小型冰水池中海冰模拟与测试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明红霞,石婷婷,苏洁,樊景凤,郭皓(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生态环境保护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浅谈我国海洋环境中人类肠病毒的污染监管[J].海洋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陆双龙1,张建兵1,蔡芸霜1,钟丽雯1,张栋2,佟智成2,胡宝清1(南宁师范大学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地表过程与智能模拟重点实验室/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钦州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我国入海河口营养盐研究状况分析[J].海洋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付韵涵1,2,苏洁2,关道明1,2,樊景凤2(大连海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入海排污口污水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海洋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杨鹏玉1,2,3,杨迪松1,2,3,南海明1,2,3,许博超1,2,3,张晓洁1,2,3(中国海洋大学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和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黄河中下游悬浮颗粒物多核素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指示意义[J].海洋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殷丽婷1,2,郑伟3,高猛1,路景钫4(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基于InVEST模型的庙岛群岛海岸脆弱性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袁一鸣1,2,王腾1,2,何彦龙1,2,杨涛1,2,黄元洲1,2,李志恩1,2,张昊飞1,2(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监测与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大亚湾海域4种常见危化品对发光细菌的生物毒性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马方方1,冷科明2,周秋伶1,毕玉明1,桓清柳1(深圳市朗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监测预报中心).近40年深圳大鹏湾海域赤潮发生规律及其演变机制分析[J].海洋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姚焕玫1,龚祝清1,钟炜萍2,纳泽林1,韦毅明1(广西大学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广西北部湾海域初级生产力与环境因子相关关系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魏峰1,孙健1,王薇2,侯树强1,陈兆林2(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基于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的核电厂温排水布置方式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於凡1,2,许波涛2,吴昕2,白洁1,李勇2(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基于核电冷源安全的海洋生物调查及筛选评价方法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廖宝淦1,刘秋辛1,贾珍珍1,李适宇1,2,胡嘉镗1,2,3(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省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珠江口磨刀门水体中重金属分布、分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海洋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吴凡杰1,吴钢锋2,3,董平2,3,4,张科锋2,3(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利物浦大学工程学院).基于三维水动力水质数值模型的象山港排污策略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牛淑杰1,李茂田1,同萌1,刘晓强1,林沐东1,尹国宇2(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三沙湾水质分布特征对陆源污染、湾内养殖的响应[J].海洋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任效忠1,2,薛博茹1,2,姜恒志3,于林平1,许条建4,马真1,2,史宪莹1(大连海洋大学;设施渔业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双进水管系统对单通道矩形圆弧角养殖池水动力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陈丹丹,庞巧珠,涂志刚,谢海群,陈晓慧(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后水湾深水网箱养殖区浮游植物群落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海洋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蔡玉莹1,于冰1,2(宁波大学商学院;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基于CVM的海洋保护区生态补偿标准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嵊泗马鞍列岛为例[J].海洋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程姣姣1,2,郭献军1,李艳芳2(烟台大学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黄海北部四十里湾微塑料污染特征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李剑峰,戴宇彤(广州市万保职业安全事务有限公司).港口低排区气态污染控制的国际经验与中国的实践[J].海洋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郁重,任春平(太原理工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不规则波情况下破波带内污染物水平二维输移扩散实验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仲云1,2,吴海燕2,江涛2,郑关超2,吕颂辉3,谭志军2,4(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暨南大学赤潮与海洋生物学研究中心;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温度和氮、磷限制对南海一株利玛原甲藻生长和产毒的影响[J].海洋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吴晓雅1,2,龚先宇1,2,谭树亮3,甄毓1,2,4,米铁柱1,2,4(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低温诱导海蜇螅状体横裂生殖的分子信号调控机制初探[J].海洋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徐洋峰1,李连伟1,2,薛存金3,岳增友1,刘敬一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基于AVHRR和MODIS的海表温度一致性分析[J].海洋环境科学,2021,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