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徐伟丽,徐平,韩晓军,穆韡(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与化学学院).“课程思政”视角下研究生高等生物化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大学化学,2022,第10期
  • 刘雪茹1,惠壮1,李延1,李聪1,贾文涛2,赵志厚1,张荣兰1,李剑利1,2,王尧宇1,崔斌1(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西北大学);西北大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处).化学实验课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初探[J].大学化学,2022,第10期
  • 杨剑萍,周婉如,刘智康,赵丹华,刘青青(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思政教育融入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J].大学化学,2022,第10期
  • 孙浩,侯美静,王华子,凡素华,武海(阜阳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思政和多元化成效评价体系的构建[J].大学化学,2022,第10期
  • 刘万强,刘鑫微,张崇华(湖南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工与材料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化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 ——以“界面现象”为例[J].大学化学,2022,第10期
  • 张强(天津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润物无声式将思政元素融入有机化学课程教学[J].大学化学,2022,第10期
  • 江俊,段文贵,周立亚(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化学,2022,第10期
  • 张群,李秀艳,李昕,孙志敏,姜延,张秀芹(北京服装学院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思政、美育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以手性为例[J].大学化学,2022,第10期
  • 胡芳东,夏其英,姜晓蕾(临沂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知识传授“协同”课程思政,三全育人“诱导”能力培养 ——以醛、酮教学为例[J].大学化学,2022,第10期
  • 李佳轩1,2,邹培杰1,陈晗萏1,黄又举1,章鹏飞1,徐伟明1(杭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化学类通识课程中“科技传承”与“文化自信”的融合 ——以古代典籍《天工开物》在化学与人类文明中的诠释为例[J].大学化学,2022,第10期
  • 谢洪珍,干宁,李天华(宁波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化学类通识教育课程“三维度一核心”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化学与社会为例[J].大学化学,2022,第10期
  • 宦双燕,王玉枝(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分析化学(1)思政育人元素的融入途径探索[J].大学化学,2022,第10期
  • 彭淑女,陈招斌,李华敏,方雪明,杨利民,王翊如,任艳平(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厦门大学)).创建“仪器示教中心”,发挥其专业和思政育人功能[J].大学化学,2022,第10期
  • 翟云云,李蕾,刘海清(嘉兴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仪器分析实验融合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构建与探索[J].大学化学,2022,第10期
  • 金玉杰1,姚莉韵2,郁松3,蔡玉兴1,李宁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药物化学与生物信息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办公室).仪器分析实验中浸润式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 ——以气相色谱实验为例[J].大学化学,2022,第10期
  • 郭畅,方晖,白国梁,赵英国,黄荣谊,吴腊霞(安庆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构建“1421模式”提升课程育人实效 ——以物理化学课程群建设为例[J].大学化学,2022,第10期
  • 闫毅1,2,颜静2,孔杰1,2,姚东东1,2,范晓丽1,蔡宁静1(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西北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高分子降解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J].大学化学,2022,第10期
  • 潘莉,李悦生,任丽霞,李淼淼,张颖(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践[J].大学化学,2022,第10期
  • 马松梅,牛余忠,李桂英,郭磊,张耀,刘希光(鲁东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基于目标导向的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实践与探索[J].大学化学,2022,第10期
  • 卢嫣,黄剑华,陈丹青,赵青华(华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课程思政融入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化学,2022,第10期
  • 尹永恒1,李小东2,张红秀1,牟善良1,夏其英1(临沂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临沂市技师学院).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的化工原理课程思政建设[J].大学化学,2022,第10期
  • 刘妍,王宇,齐殿鹏(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与化学学院).“SMART-T”原则促进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思政建设[J].大学化学,2022,第10期
  • 韩靖,王玉芹,丁益民,刘婉君(上海大学理学院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新科技时代背景下综合化学实验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合[J].大学化学,2022,第10期
  • 王翊如,陈欣,黎朝,邓顺柳,杨乐夫,孔祥建,匡勤,杨静,翁玉华,任艳平(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厦门大学)).依托国家级一流化学实验课程 构建全方位、立体式化学实验教学思政育人体系[J].大学化学,2022,第10期
  • 薛斌(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化学系;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海洋大学)).大学化学课程思政中的当代中国元素 ——以国家科技奖励为例[J].大学化学,2022,第10期
  • 陈超越,王文彬,庄严,牟志刚,肖启振,杨廷海,刘维桥(江苏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浅谈化学类谣言素材在基础化学教学中的作用[J].大学化学,2022,第10期
  • 张卓旻,李娜,李攻科(中山大学化学学院).分析化学本科毕业论文课程思政教育实践初探[J].大学化学,2022,第10期
  • 董桂伟1,王协彬1,管延锦1,王孝海2(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京博中聚新材料有限公司).工科基础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以材料物理化学为例[J].大学化学,2022,第10期
  • 王腾1,刘晶静2,曹晓群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泰山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结构化学课程思政建设实践[J].大学化学,2022,第10期
  • 潘梅1,李超捷1,2,刘媛媛1(中山大学化学学院;珠海市第四中学).结构化学思政教学的认知理解与教学启示[J].大学化学,2022,第10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6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