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钰1,2,3,郭学良4,罗秀明5,陈羿辰1,2,3,张邢1,2,3,杜远谋1,2,3,刘海龙6(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云降水物理研究与云水资源开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华北云降水野外科学试验基地;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广德市气象局;95820部队飞行管制室).一次基于风廓线雷达观测的北京夏季降水的垂直观测研究[J].大气科学,2022,第2期
-
杨雯婷1,2,傅慎明2,3,孙建华1,2,郑飞2,3,卫捷1,2(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风暴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近32 年泰国降水的主要变化趋势研究[J].大气科学,2022,第2期
-
王迪1,2,3,张熠1,储可宽1,王新敏2,3(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尺度灾害性天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河南省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气象台).理想模拟的温带气旋中冷暖输送带特征分析[J].大气科学,2022,第2期
-
吴启蒙1,吴立广2,曹剑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太平洋台风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研究院).NUIST 地球系统模式模拟ENSO 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J].大气科学,2022,第2期
-
陈冠杰,邹治华.尺度交互作用对夏与秋季台风强度发展之影响[J].大气科学,2022,第2期
-
周秀骥,吴国雄,徐祥德.前 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青藏高原地-气耦合系统变化及其全球气候效应”专题[J].大气科学,2022,第2期
-
陆婷婷1,2,3,崔晓鹏1,4,5,2(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市气象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北京两次特大暴雨过程观测对比[J].大气科学,2022,第1期
-
杨阳1,2,3,戴新刚1,汪萍4(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与环境气象研究所).未来30 年亚洲降水情景预估及偏差订正[J].大气科学,2022,第1期
-
白慧敏1,龚志强2,孙桂全1,3,李莉4,周莉5(山西大学复杂系统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开放实验室;中北大学理学院;山西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气象要素对华北地区夏季植被覆盖度的影响[J].大气科学,2022,第1期
-
徐小红1,2,余兴1,2,刘贵华1,岳治国3,朱延年1(陕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秦岭和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陕西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冰雹云卫星早期识别与自动预警[J].大气科学,2022,第1期
-
王慧1,张璐1,2,石兴东1,3,李栋梁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海省气候中心;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青藏高原中东部地表感热趋势转折特征的季节差异[J].大气科学,2022,第1期
-
姚佳伟1,2,段晚锁1,2(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台风强度模拟的海温目标观测研究[J].大气科学,2022,第1期
-
于波1,李桑1,郝翠1,刘郁珏2,杜佳1,卢俐3(北京市气象台;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北京市气象信息中心).冬奥会延庆赛区降雪与边界层东风的关系[J].大气科学,2022,第1期
-
布和朝鲁1,林大伟2,3,齐道日娜4,诸葛安然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亚洲中高纬环流春夏季节转换过程的关键特征[J].大气科学,2022,第1期
-
王雨斐1,李国平1,王宗敏2,平凡1,3,2(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河北省气象台;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LACS)).冬奥崇礼赛区一次冷湖过程形成及消散的数值模拟研究[J].大气科学,2022,第1期
-
李尚锋1,2,任航1,高枞亭1,尹路婷3,杨旭1(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长白山气象与气候变化吉林省重点实验室/中高纬度环流系统与东亚季风研究开放实验室;东北冷涡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吉林省气象台).1981~2019 年吉林省暖季冷涡降水时空变化特征[J].大气科学,2022,第1期
-
孔凡超,连志鸾(河北省气象台).崇礼云顶冬奥赛场夜间增温事件的统计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J].大气科学,2022,第1期
-
陈婉玲1,李秀珍1,2,3(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山大学广东省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华南冬季强降水及高、低纬两支波列的协同影响[J].大气科学,2022,第1期
-
孙思远1,2,3,管兆勇1,金大超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国家气象中心).江淮地区夏季极端日降水事件变化特征及其与Rossby 波活动的联系[J].大气科学,2022,第1期
-
章鸣1,2,连志鸾3,平凡1,2,祝善友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河北省气象局).河北冬奥赛区一次夜间增温过程的数值模拟及诊断[J].大气科学,2022,第1期
-
孙宇1,韩琳1,李建平2,丁瑞强3(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东亚—西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场的动力特征分析[J].大气科学,2022,第1期
-
蒋濬濂,李庭慧,罗敏辉.圣婴现象在森林砍伐引起海洋大陆降水变异所扮演的角色:对於NCAR CESM的模拟分析[J].大气科学,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