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文杰,项杰,杜华栋(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利用改进的GoogLeNet深度学习模型识别COSMIC-2掩星信号中的反射信号[J].大气科学,2023,第3期
-
张晋茹1,2,3,杨莲梅1,2,3,刘凡1,2,3,李建刚1,2,3,周玉淑4,5(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新疆云降水物理与云水资源开发实验室;西天山云降水物理野外科学观测基地;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基于Ka波段云雷达观测的中国西天山降雨云宏微观物理特征研究[J].大气科学,2023,第3期
-
汤欢1,2,傅慎明2,3,孙建华1,2,周象贤4,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中心;国网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基于高分辨率再分析风场的高原涡三维识别技术及应用[J].大气科学,2023,第3期
-
周庶1,2,孙芳1,3,王美蓉1,周顺武1,青逸雨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资料同化研究与应用中心;毕节市气象局;宁夏气象信息中心).大气热源对高原低涡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响——2013年7月个例分析[J].大气科学,2023,第3期
-
贾晓静1,刘栩可1,钱奇峰2(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1980~2019年中亚夏季地表气温的异常增暖[J].大气科学,2023,第3期
-
王启璐1,徐雯雯2,涂静怡1,于淑洋1,饶建1,3,郭栋1,3,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大气科学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雷丁学院).1979~2020年北极和青藏高原臭氧低值区的动力输送特征比较[J].大气科学,2023,第3期
-
汤彬1,2,王宗明3,胡文婷1,2,段安民1,2,4(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中国科学院大学;河南省气象服务中心;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21 年河南省一次罕见暴雨过程的降水特征及成因[J].大气科学,2023,第2期
-
董新宁1,2,吴遥1,2,黄安宁3,唐红玉1,2,周杰1,2(中国气象局气候资源经济转化重点开放实验室;重庆市气候中心;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川渝地区夏季极端降水日变化特征分析[J].大气科学,2023,第2期
-
张志伟,郭凤霞,初雨,邹迪可,鲁鲜,吴泽怡,刘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急管理学院/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超强台风“山竹”(1822)的闪电活动特征[J].大气科学,2023,第2期
-
张星1,2,周天军1,2,张文霞1,左萌1,张丽霞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气候系统模式FGOALS-g3 模拟的全球季风:版本比较和海气耦合过程影响分析[J].大气科学,2023,第2期
-
陈玥1,王爱慧2,支蓉3,封国林3(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中国东部降水中大尺度环流和局地陆—气相互作用的贡献:河南“21·7”强降水事件特征影响因子探究[J].大气科学,2023,第2期
-
王俊1,2,姚展予3,侯淑梅4,王洪1,2,张秋晨1,2,龚佃利1,2(山东省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山东省人民政府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中国气象局云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重点开放实验室/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山东省气象台).山东夏季两次极端雨强暴雨的滴谱特征研究[J].大气科学,2023,第2期
-
张俊兰,李如琦,李娜,李海花,施俊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台).新疆塔里木盆地2021 年“7·19”暴雨水汽特征的初步分析[J].大气科学,2023,第2期
-
陈君杰,孙即霖(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异常对流经度差异对El Niño 影响区域气候的分析[J].大气科学,2023,第2期
-
田佳,杨双艳,刘雅舒(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夏季青藏高原非绝热加热准双周振荡强度的年际变化及其与中国东部降水异常的联系[J].大气科学,2023,第2期
-
郭丹妮1,2,刘屹岷1,2,吴国雄1,2,马婷婷1,陈曦1,林先建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中国科学院大学).2021 年7 月河南极端暴雨事件的位涡诊断和精细化预报[J].大气科学,2023,第2期
-
任子坤1,2,周天军1,2,郭准1,3,陈晓龙1,李立娟1,吴波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气候变化研究中心(CCRC)).热带大气对流垂直结构与降水模拟偏差的关系:基于GAMIL3 模式的分析[J].大气科学,2023,第2期
-
刘凡1,2,3,张晋茹1,2,3,刘晶1,2,3,杨莲梅1,2,3(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新疆云降水物理与云水资源开发实验室;西天山云降水物理野外科学观测基地).西天山地区一次冷锋暴雪微物理特征分析[J].大气科学,2023,第2期
-
张晓璐1,王晓欣2,华丽娟1,姜大膀2,1(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新疆温度和降水变化的CMIP6 模式预估[J].大气科学,2023,第2期
-
刘卫国1,2,史月琴1,2,党娟1,2,陶玥1,2,周毓荃1,2(中国气象局云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基于火箭和高炮真实催化轨迹的一次对流云消减雨的数值模拟[J].大气科学,2023,第2期
-
高铭祥1,2,杨双艳1,3,王强3,李天明1,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广州市气象台;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大气科学学院国际太平洋研究中心).两类厄尔尼诺背景下MJO 对太平洋阻塞频率的调节作用[J].大气科学,2023,第2期
-
韩汶君1,虞越越1,周雨蒙1,陈圣劼2,3,管兆勇1,黄蔚1,吴雯璐1,廖良梦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江苏省气象台;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实验室).2018 年1 月江苏省两次暴雪过程积雪效率差异及其机理[J].大气科学,2023,第2期
-
牛苗苗1,张杰1,马茜蓉2,陈志恒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印度洋偏暖对春末夏初西天山极端降水的影响研究[J].大气科学,2023,第2期
-
江琪1,2,张碧辉1,赵有龙3,王飞4,孙业乐5(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实验室;河北省邯郸市气象局;中国气象局云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3~2020 年北京市城区PM2.5 及其化学组分正增长机制研究[J].大气科学,2023,第2期
-
赵剑琦,马晓燕,田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北方未来沙尘起沙通量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J].大气科学,2023,第2期
-
齐铎1,2,3,崔晓鹏1,4,5,2,邹强利1,2(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黑龙江省气象台).2020 年“6·26”冕宁致灾暴雨成因观测分析[J].大气科学,2023,第2期
-
姚梦莹1,2,朱志伟1,卢睿1,姚俊强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中国西北5 月和9 月地表气温的年际变率机理及其预测[J].大气科学,2023,第2期
-
曹洁1,陈海山1,XU Qin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大气科学学院;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强风暴国家实验室).近70 年有限区域流函数速度势算法研究的回顾和新进展[J].大气科学,2023,第2期
-
曾昭诚,林沛练,陈台琦,锺高陞.利用2016年TASSE实验期间X-band雷达资料反演及分析雨滴粒径分布特性[J].大气科学,2023,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