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张宽朝(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基于共词分析的2000-2016年我国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热点解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第3期
  • 张劲博(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学院).高职院校中澳合作TAFE双语教学现状与改进[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第3期
  • 杜勤(宁波大学图书馆与信息中心).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图书借阅新模式[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第3期
  • 向叶敏1,陈磊1,郑莉君2(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中美大学生关系型自我构念与亲密关系质量比较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第3期
  • 时艳钗,吴江洪(丽水学院学报编辑部).供给侧改革视野下高校学术期刊智库角色建设[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第3期
  • 朱建梅,高鑫,尧新瑜(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育系).教师道德力及其生成理路[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第3期
  • 贾涛飞,熊和平(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中小学未来主义校园雕塑及其教育检视[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第3期
  • 蔡真亮(宁波大学海运学院).现象学视域下应用技术型大学人才培养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第3期
  • 王大平(潘天寿艺术与设计学院;浙江美协;人物画研究会;宁波华侨书画院).王大平作品[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第3期
  • 徐军伟1,胡坤2(宁波大学发展规划处;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县域办学:经济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地方化的新探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第2期
  • 王晓芬1,吴荔红2(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建构主义视域下幼儿园科学活动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第2期
  • 常文豪1,范航2,赵凯莉2,李政3,张林2(宁波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宁波大学心理学系暨研究所;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社会网络嵌入与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第2期
  • 吴琳华1,谢冰蕾2,余辉3(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宁波大学海运学院;宁波大学宣传部).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第2期
  • 毛碧莲(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对后现代主义设计伦理的教育反思[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第2期
  • 郭文斌,张梁(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暨西部教育研究中心).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研究的热点分布及趋势[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第2期
  • 贺国元(中国民航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治理与消极治理:政治学视域下高校治理的价值选择[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第2期
  • 柯文涛,刘训华(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高校校训现状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第2期
  • 杨海波(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国内《实验心理学》教材中实验设计的比较[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第2期
  • 邓晨,吴黛舒(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育生活叙事空间域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第2期
  • 杨化坤(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案例教学法在“中国秘书史”课程中的运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第2期
  • 邓国均(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研究述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第2期
  • 王蕾,刘笑成(宁波大学音乐学院).MOOC模式下高校学生音乐审美与教学策略[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第2期
  • 程天宇(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学前教育发展研究——以贵阳市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第2期
  • 李增娇1,徐敏华1,张美娇1,郑晓蕙2(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国际科学课程教学方法研究的新世纪图景——基于2000-2016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统计和知识图谱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第2期
  • 王凯(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由线性转移到协同创新——大学知识转化模式的演进路径与发展趋势[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第2期
  • 夏雨(宁波大学法学院).“宪法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效性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第2期
  • 沈玲蓉(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清末民国小学拼音知识演变及借鉴[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第2期
  • 苏珊珊,张锋,刘雷(宁波大学心理学系暨研究所).共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影响因素及神经基础[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第2期
  • 朱成科,班振(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社会价值观对农村教师流失的影响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第2期
  • 余怡春(宁波大学人事处).现代大学章程现状研究——基于110部高校章程文本的NVivo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