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亚丹(华东师范大学).断裂的情感体验与书写实践 ——格非江南小说论[J].文艺评论,2022,第1期
-
宋虎堂(兰州财经大学商务传媒学院).走向一种诗学共同体 ——自然主义“世界性”的内涵、形态与流变[J].文艺评论,2022,第1期
-
杨雅捷(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中国电影学派形式探究 ——意象叙事传播策略及其启示[J].文艺评论,2022,第1期
-
任梓远(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物是什么” ——以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为中心的探究[J].文艺评论,2022,第1期
-
张弛(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诗经·邶风·绿衣》考论[J].文艺评论,2022,第1期
-
柴华(黑河学院人事处).做重塑“自我革命”精神的“大先生”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重要讲话精神体悟[J].文艺评论,2022,第1期
-
于树军(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十七年”文学史上的一个复杂的存在 ——赵树理的双重身份与农民立场及创作意识探究[J].文艺评论,2022,第1期
-
刘秀哲(黑龙江大学文学院).乡土记忆与文学想象 ——迟子建文学创作的文化表征[J].文艺评论,2022,第1期
-
康俊(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张曙光诗歌叙事学分析 ——以《1965 年》为例[J].文艺评论,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