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杜丽丽(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形式的内容:论“新维多利亚小说”中的元历史罗曼司叙事[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3期
  • 吴明刚(四川民族学院文学院).川西鱼通山歌的文化内涵及其文化张力[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3期
  • 王正(哈尔滨学院外国语学院).多模态积极话语分析框架的探索与应用 ——以央视“焦点访谈”节目为例[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3期
  • 马硕(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所).论仪式实质与存在方式[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3期
  • 贾强(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汉简所见河西边塞戍卒死亡原因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3期
  • 张凯,陈艳华(内江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研究的轨迹、热点及趋势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3期
  • 铁生兰(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于永正阅读教学基本思想与实践艺术[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3期
  • 余忠淑(四川民族学院文学院).“藏汉双语”模式下大学生汉语能力浸入式提升策略[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3期
  • 赖运成,林燕,陈秋萍,林君洁(龙岩学院师范教育学院).我国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及其测量和影响因素[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3期
  • 龙建明(凯里学院知识产权与法治研究中心).取保候审制度反思与重构[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3期
  • 王梅(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近代甘宁青地区民间防灾备荒措施探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3期
  • 祁志伟(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库恩科学思想的学科概念、学术体比较与现代影响[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3期
  • 刘克(南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汉代民间宗教市场及其社会整合作用研究 ——以出土宗教题材汉画的生产消费为中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3期
  • 刘忠华(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说文》会意字“义有所重”归部条例检讨[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3期
  • 任倩(青海警官职业学院法律系).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犯罪疑难问题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3期
  • 陈默(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论婆媳关系的伦理重构与现代化养老[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3期
  • 吴昊(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理想主义者的焦灼与“自救” ——昌耀诗歌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3期
  • 王贵红1,苏中2(中国石油甘肃销售公司;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幸福老龄化”之路[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3期
  • 王子恒(上海缪思国际教育有限公司).戊戌变法前的“阴影”:强学会的失败[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3期
  • 任乃宏(邯郸学院赵文化研究中心).“焚留之山”与“草原丝绸之路”[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3期
  • 范振强,郭雅欣(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刻意性隐喻理论视域下混喻的三维认知模式构建[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2期
  • 胡晓文1,吴建1,2(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大学社会学院).近现代江南文化世家的文化转型 ——以锡山秦氏家族为例[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2期
  • 孙景鹏(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张力叙事与经典生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2期
  • 齐静(南通大学文学院).竹枝词中的会馆与会馆演剧[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2期
  • 张效娟(青海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从土族盘绣看地方高校在“非遗”保护和传承中的作用[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2期
  • 王华伟(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男性身体的尼采式审美体验 ——基于游戏与孩子意象的美学阐释[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2期
  • 杜裕民(滁州城市职业学院).长江经济带中潜经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2期
  • 刘雪青(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刘勰“神与物游”的意象论[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有6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