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中磊(青海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明代西宁卫陈土司家族之始祖建构 ——以新见《陈氏家谱》①为中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3期
-
唐星1,高人雄2,3(青海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西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部;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北周鲜卑宇文家族诗人的地理分布与空间书写[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3期
-
蒋贤萍(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推销员之死》中的记忆与音乐叙事[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3期
-
张征1,陈凤菊2(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青海高校本科专业结构研究:2005~2020年[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3期
-
李瑞华(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青海乡村学前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分析——基于对青南15县乡村幼儿园的调查[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3期
-
陈永涌1,2,高群1(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青海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心”绿色生活方式的构建与实践[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3期
-
郭天龙(青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丝路经济带”高技术制造业竞争力动态评价[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3期
-
孙建伟(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清末民国时期汉字“类推”简化法的演进[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3期
-
董晓萍1,2,李国英1,3(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援青”国家战略与西部高校教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3期
-
措科(青海警官职业学院公共基础教研部).古典诗歌鉴赏的三重维度[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3期
-
冯宽平(青海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广韵》实用性学述[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3期
-
贾爱媛(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兼收并蓄的青海方言——以缝补类用词为例[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3期
-
陈洋洋(青海警官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手机依赖状况的心理分析——以青藏高原J校为例[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3期
-
王倩倩,甄强(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海齐家文化时期生业模式的构成与差异[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2期
-
季文(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基于灰色关联度的会计人才培养影响因素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2期
-
张春海,李金睿(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一优两高”战略下青海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体系定向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2期
-
安善花,何雯(大连大学历史学院).东北亚①海洋秩序变迁视阈下近代日本构建对朝鲜话语体系研究概述[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2期
-
张成进1,孔冬秀2(南京审计大学文学院;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多功能虚词“由”的语法化及语义衍生关系[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2期
-
宋香荣,陈思洁(新疆财经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西部地区城镇化对能源消费的门槛效应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2期
-
方立江1,2,王向阳2(青海师范大学“两弹一星”精神研究院;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21厂:见证中国核武器的从无到有[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2期
-
焦堃1,2,马金婷1,李艳1(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青海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两弹一星”精神的高校育人机制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2期
-
王阳(商丘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契约文书讹字初探 ——以《吉昌契约文书汇编》为例[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2期
-
刘华林(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主轴[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2期
-
王作全,王毓萌(青海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完善我国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制度的思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2期
-
李明刚(广东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鲁迅藏书与诗人鲁迅[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2期
-
杨富学1,2,王小红1(西北民族大学;敦煌研究院).甘肃榆中女真遗民的调查与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2期
-
郑淑花(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重庆工商大学).万世标准与格语践言 ——朱熹关于圣人言语的体认与践行[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2期
-
赖晶(南昌师范学院文学院).元末明初宣徽文学的渊源、观念及影响[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2期
-
陈东,陈引弟(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2期
-
王炳林(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精神之美 ——我们为什么需要精神[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