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平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演说之于现代中国[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8期
-
张慧瑜(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当代书写:以《漂洋过海来送你》为例[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8期
-
葛水平(山西大学文学院).冯秋子散文印象[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8期
-
刘春勇(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鲁迅对中国传统“文章”创造性转化的两种路径[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7期
-
刘幸(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广岛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科).杜威与鲁迅:一段隐而未彰的关系[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7期
-
徐妍,卞文馨(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论何向阳诗集《刹那》的“灵觉诗学”[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7期
-
徐璐(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诉苦”叙事与1930年代左翼戏剧的情感政治[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7期
-
季红真(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生死场》女性人物原型与系谱考[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7期
-
陈晓明(北京大学中文系).漫长的20世纪与重写乡村中国 ——试论《平凡的世界》中的个体精神[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7期
-
赵靖怡,席云舒(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陈受颐、胡适往来书信辑佚汇注[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7期
-
李德南(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世界的互联和南方的再造 ——《潮汐图》与全球化时代的地方书写[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7期
-
李杨.“时间开始”与“英雄出世”——《时间开始了》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7期
-
孙慈姗(北京大学中文系).郁达夫《毁家诗纪》中的情感经验与伦理修辞[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7期
-
梁向阳.通往史诗性创作的道路上——基于中国现代文学馆珍藏的路遥致秦兆阳两封书信的解读[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7期
-
林棹.第一座花园[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7期
-
宋夜雨(山东大学文学院).现代中国“同情”诗学的起源 ——以周作人为例[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7期
-
黄湘金(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生命故事与文体政治※ ——现代中国第一部女性自传《潇湘梦》研究[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6期
-
贺桂梅(北京大学中文系).《讲话》与人民文艺的原点性问题[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6期
-
李怡(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借文学来鸣我的存在”※ ——郭沫若散文的历史价值[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6期
-
崔文骏(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儒佛互摄与“新文学”的方向 —— 论1940年代废名文学观念的形成[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6期
-
陈彦(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日记写作与自我建构 ——论《小曼日记》兼及其他现代女性日记[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6期
-
黄秋华(北京大学中文系).《桥》与废名“厌世派文章”的诞生[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6期
-
韩东(《青春》杂志社).一个备忘 ——关于诗歌、现代汉语、“我们”和其他[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6期
-
田丰(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益世报》上的沈从文佚文佚信辑释[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6期
-
何浩(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讲话》的挑战与“社会”的生成※ ——从《暴风骤雨》和《种谷记》座谈会说起[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6期
-
王璞(美国布兰代斯大学德语、俄语和亚洲语言文学系).从歌德遗产到“时代精神”※ ——文化政治中的郭沫若、冯至和卢卡奇[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6期
-
李斌(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郭沫若纪念馆).论郭沫若对鲁迅遗产的理解与接受[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6期
-
周杨1,2,叶新1,2(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鲁迅全集》中的张露薇和《文学导报》注释辨正[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6期
-
王钦(日本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主体、抵抗与革命的潜能 ——论竹内好的“终末”美学[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