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牛利民1,李歆琰1,李根利1,康晓风2,戴娇娇3,谭国斌3,高伟3(河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环境保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典型城市区域VOCs走航监测技术应用及污染特征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22,第3期
  • 刘彦君1,2,杨惠媛3,4,刘宏5,刘玉强3,徐亚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天津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保恶臭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昆明市政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生活垃圾填埋场覆盖膜破损及其环境影响[J].中国环境监测,2022,第3期
  • 赵霏1,2,李红芳2,彭英湘3,刑宏霖3,刘新亮2,刘锋2,黄敏1,胡莲4,彭金花5(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湖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国家环境保护重金属污染监测重点实验室;娄底市新化县农业农村局;娄底市娄星区农业农村局).典型涉污企业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中国环境监测,2022,第3期
  • 王迎春,刘景泰,孙沛雯,王晴萱(辽宁省大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生态环境监测全过程病原微生物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及个体防护[J].中国环境监测,2022,第3期
  • 李秋芳1,刘翠棉1,丁学英1,李粟2,曹仁杰1,谷金峰1,王杨3,4,5(石家庄市环境监控中心;石家庄市环境预测预报中心;河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河北省环境变化遥感识别技术创新中心;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石家庄市NO2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中国环境监测,2022,第3期
  • 胡元洁1,张佳音2,陈静2(西安市智慧环保综合指挥中心;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2016—2020年西安市近地面臭氧污染变化趋势及分布特征[J].中国环境监测,2022,第3期
  • 张巍,杜云松,蒋燕,饶芝菡,赵豆豆,母康生,田赐(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四川盆地冬季典型污染过程分析及应急减排效果评估[J].中国环境监测,2022,第3期
  • 段雪梅1,2,曾俊源1,戴晓军2,孙燕1,张燕波1,巢文军1(江苏省常州环境监测中心;常州大学).逆王水电热板方法消解水和废水中的银[J].中国环境监测,2022,第3期
  • 谢益东1,邵科2,季海冰1,余磊1,方婷轩1,刘劲松1(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杭州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溶解性有机碳对微库仑法测定水中可吸附有机卤素的影响[J].中国环境监测,2022,第3期
  • 徐盛1,张朝晖1,吴启美1,吴金2(贵州省山地环境信息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凯里实验高级中学).真藓对碳酸盐型锰矿区重金属污染的指示意义[J].中国环境监测,2022,第3期
  • 丁萌萌,张琳,沈秀娥,王小菊,常淼,刘保献(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大气颗粒物监测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电子制冷预浓缩仪-气相色谱-质谱法测空气中含硫化合物[J].中国环境监测,2022,第3期
  • 张秦铭,郭峰,吴卫东,周弛,张宇,罗仪宁,刘旗龙(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以嘉陵江铊浓度异常事件为例探讨《重特大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工作规程》在应急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环境监测,2022,第3期
  • 王潇1,杨嘉伟1,郑力文1,王滨1,王成然1,谭丽2(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环境保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臭氧前驱体物监测用氮气中多组分VOCs气体标准物质的研制[J].中国环境监测,2022,第3期
  • 李泽浩1,常杪1,王东生2,徐翀崎1(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青岛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基于精细化管理的环境物联网发展趋势[J].中国环境监测,2022,第3期
  • 姚婧1,肖宇婷1,樊敏1,谌书1,刘云峰2,陈雯2,邓粤2,王美玲2(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成都市沱江流域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沱江流域主要污染负荷预测及时空分布特征[J].中国环境监测,2022,第3期
  • 封雪,李宗超,夏新,李名升,姜晓旭(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环境保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瑞士土壤环境监测网络构建与运行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环境监测,2022,第3期
  • 饶芝菡,赵豆豆,母康生,张巍,曹攀,蒋燕,田赐(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遂宁市夏季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J].中国环境监测,2022,第3期
  • 李静,沈梦兰,何立山,王红,张红霞(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生态环境监测站).不同水质目标下居延海(东)水环境容量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22,第3期
  • 谢文晶1,邢巧1,徐文帅1,谢东海2,冼爱丹1,杨朝晖1,谢荣富1,吴晓晨1(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海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三亚市臭氧污染特征、输送路径及潜在源区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22,第3期
  • 赵旭辉1,童欢欢2,王含月1,朱余1(安徽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合肥市冬季颗粒物污染传输通道分析及通量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22,第3期
  • 谢剑锋1,朱永磊2,刘力敏3,侯冬利1,王继红2,柴彦霄2,刘翠棉4,胡鑫2,吕帆2,王辉2(河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河北会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河北省生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石家庄市环境监控中心).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冀南地区空气质量时空变化特征[J].中国环境监测,2022,第3期
  • 郝影1,张朋1,高峰2,白煜3(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辽宁省沈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环境保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光污染管理政策与LED广告屏干扰光限制标准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22,第3期
  • 孔凡彬,成丹,张强(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十三五”甘肃省降尘时空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J].中国环境监测,2022,第3期
  • 王萌,杨生光,耿润哲(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战略规划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监测问题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22,第2期
  • 赵小学1,王建波1,王龙飞1,毕越1,李琦1,王芳1,张霖琳2(河南省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与修复重点实验室;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环境保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硫的适用性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22,第2期
  • 张耀丹1,李欣桐2,李永2,王昊2,李克锋2,梁瑞峰2(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淡水环境沉积物中微塑料的密度分离方法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22,第2期
  • 周羽化,张虞,雷晶,武亚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对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适用性评估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环境监测,2022,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有6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