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忞1,寇志荣2,彭怡3(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系;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普通高中课程多样化建设探索——基于工业遗存改造的本土化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22期
-
田贤鹏,姜淑杰(江南大学教育学院).新文科背景下的跨学科协同育人:内涵特征、逻辑演变与路径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21期
-
朱炎军1,杨洁2,朱园飞2,顾娇妮2(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发展规划处;上海师范大学).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发展的制度现状与困境突破——基于上海地区的访谈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21期
-
阮成武,高守东(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旨向、进路与架构[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21期
-
郝天聪(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交叉学科:职业技术大学学科建设的定位与方略[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21期
-
王海莹,丁力,杨旭辉(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职业技术教师教育学院).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管理自由度:何以与何为[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21期
-
阙明坤1,2,潘秋静3(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无锡太湖学院;山梨学院大学经营学部).大学如何以分类发展形塑办学特色——基于日本私立大学改革实践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21期
-
柳劲松1,何煦1,王颖2(湖北大学师范学院;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双高”政策意蕴、院校行动偏差与矫正路径研究——基于政策生态网络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21期
-
邬大光1,2,王宇翔1(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进程与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各省和地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考察[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21期
-
吴遵民1,2,3,邓璐4(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育研究中心;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终身教育立法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由“终身教育”还是“终身学习”的立法争议谈起[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21期
-
舒刚波(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香港教育研究要坚持三个“立足”[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21期
-
李子建(香港教育大学课程与教学学系).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教育的展望与挑战[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21期
-
檀传宝(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术委员会).促进香港教育治理的改进应当贯彻行稳致远的原则[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21期
-
李盛兵(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华南师范大学港澳研究中心).香港教育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三个标准[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21期
-
刘阳阳1,全永丽2(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基于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的中国“场域”研究——评《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中国现实道德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21期
-
周妍(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的问题和对策——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21期
-
周海涛(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文化底蕴[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21期
-
刘璐(天津理工大学语言文化学院).立德树人视域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探索——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研究资料》[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21期
-
边玉芳1,2,田微微1,2,梁丽婵1,2(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家庭教育指导离《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要求有多远[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20期
-
蔡庆丰1,肖比诺1,陈武元2(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从投资“现在”到投资“未来”:金融素养对家庭教育投资的影响[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20期
-
杨向东1,黄婧1,陈曦2,苏小兵3(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心理学系;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学院).论概念性理解——兼及“钱学森之问”的教育破解途径[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20期
-
李茂森,祝蕾蕾(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浙江省乡村教育研究中心).中小学课堂教学反馈的现实困境与改进路径——基于哈蒂“可见的学习”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20期
-
李栋(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教育学系).教育理论实践转化机制的结构维度与动力模型——基于教师群体的扎根理论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20期
-
龚伯韬(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武昌理工学院文法学院).由“情”入“理”:中国家庭教育的实践机制——基于大学生教育叙事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20期
-
杨志平,谢翌(广州大学教育学院).“素养生成”等于“用以致学”吗[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20期
-
杨德广(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加强“超常”教育的紧迫性及实施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20期
-
刘铁芳,于宗助(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家庭教育的基础性:呵护儿童生命的自然与自由[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2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