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睿博1,张清源1,王浩1,徐一华1,孙学刚1,丁霞2(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肿瘤正虚微环境的T细胞调节机制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第7期
-
陈源1,2,李振华2,岳仁宋3,张博荀3,杨茂艺3,税嘉诚3,许趁意3(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黄连-大黄调控NLRP3炎性小体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第7期
-
闫菲,刘雁峰,赵琦,李影,郑志博,孔鑫靓,舒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浅析丹溪学说在绝经前后诸证中的临床运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第7期
-
张睦焓1,费文婷1,吕瑞琳1,乐娜2,张睿2,张瑀珊1,王淳2,张建军2,王林元1(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外来中药明日叶的文献研究及中药药性探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第7期
-
华晓琼1,李彦杰2,秦合伟2,任锟2,张淑芹1,刘昊源1(河南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河南省中医院康复科).蜡泥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第7期
-
李奕1,庞博2,花宝金1,刘福栋1,姜晓晨1,恩格尔1,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国际医疗部;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基于“法术势”思想的肿瘤证治思维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第7期
-
韦鹏飞,胡双元,张怡,李雪萍,赖永明月,李斌(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以防风通圣散探析刘完素开玄三法[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第7期
-
胡子铃1,王雨萱2,郭昕琦2,任文硕2,吾丽盼·哈力比亚提2,欧怡文2,陆允2,李明聪2,赵晖2,3(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医络病研究北京重点实验室).补阳还五汤干预脑缺血大鼠视束损伤的作用及关键药理途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第7期
-
苟天林(《光明日报》社;北京中医药大学).真实的纪录,可贵的启示——中医文化蓝皮书《中国中医药发展报告(2021)》书评[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第7期
-
赵静(北京中医药学会;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调查研究,追踪前沿——中医文化蓝皮书《中国中医药发展报告(2021)》书评[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第7期
-
刘华1,任献青2,3,苏杭2,3,许爽2,3,丁樱2,3(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儿科医学院).基于“肾应冬”理论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与防治[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韦鹏飞,胡双元,张怡,李斌(成都中医药大学).基于脾“苦欲补泻”理论从脾阴论治溃疡性结肠炎[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柳红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糖尿病肾病“以病统证”思维模式的构建[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贺娟(北京中医药大学).论《黄帝内经》两种经脉循行模式的哲学基础及临床价值[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刘立伟1,董毅智1,李玉坤1,姜宇懋2,李强1,范逸品1,于大猛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传统丸剂历史沿革、科学内涵及丸剂二次开发的发展构想[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黄志强1,张建军2,赵丹萍1,周雪2,王淳2,陈彦1,陈亮3,杜军3,刘鸿越3,李国源3,王林元1(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安利(中国)研发中心有限公司).肝肾阴虚证候小鼠模型的建立及枸杞菊花方缓解视疲劳的中医功效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杨勤军1,2,何振豪3,史友3,朱洁1,高雅婷2,4,童佳兵1,2,5,石孟瑶1,丁焕章1,吴迪1,孙登第3,李泽庚1,2,4,5,韩明向2,4(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呼吸病防治研究所;安徽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中医药防治肺系重大疾病重点实验室).基于症状-证候-药物的新安医家治疗肺胀医案数据挖掘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伍闲1,宋小鸽1,卢曼1,夏帅1,佘泽宇1,卢梦雅1,丁双1,尚祥1,耿凯2,林秀华2,杨永晖2(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基于lncRNA/miRNA/NF-κB通路探讨针刀对膝骨关节炎兔的软骨保护作用机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王丹,戚苗,赵禾笛,陈晗,王艳敏,江垭霓,蓝亚楠,王晶娟(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HPLC及DESI-MSI法对不同生长年限黄连次生代谢产物的动态积累及分布规律的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孙聪1,戴国华2,高武霖2,管慧3,任丽丽3,李润民3,刘鑫3,李珏3,赵泽鹏3,付浩然3(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基于随机森林与Logistic回归的723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心源性死亡中西医预后因素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李阳,孙雨若,付静思,李延婷,焦娟(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病科).165例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及特点[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刘城,张思超(山东中医药大学).《温病条辨》下焦虚寒治法探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胡世平,李芳莉,张国辉,陈龙娇,李平(深圳市中医治未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深圳市中医药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深圳市2022年冬春季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治未病专家共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王源1,黄东晖2,王慧贤2,冯淬灵3,钟子劭4,蔡俊翔4,谢东平4,宋林5,温敏勇6,王同汉7,张忠德4(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8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及危重型患者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马琳1,满晓玮1,王倩宏1,薛培2(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务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前后居民中医药认知度对比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吕宏蓬1,王天芳1,张靖2,吴秀艳1,颉浩田1,杨莹莹1,薛霈雯1,车钰文1,韩鹏鹏1,王煜杰1,张一勉1(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学工部).904名在校生面部“三停”特征与16PF因子的相关性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王学林,王鹏,王亮,李绍旦,杨明会(解放军总医院中医医学部).《伤寒论》厥阴病篇探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第5期
-
徐新宇1,应志康1,管鹏飞1,崔云2,沈泽铖1,郑军状3,吴骏2(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宁波中医院;慈溪市中医医院).“中虚精变”理论与男性精液疾病辨治再谈[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第5期
-
郭元怡1,李园2,李萍1,姚欣凝1,林煦航1,侯培蓉1,柳佳宝1,丁霞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慢性胃炎恶性转化不同阶段舌象分布规律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第5期
-
杨宇飞(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医优势人群特征及诊疗路径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