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吴福培,谢晓扬,李昇平(汕头大学机械工程系).一种散热型发光二极管阵列结构光源设计方法[J].中国光学,2021,第3期
  • 周晟1,2,王凯旋1,3,2,刘定权1,3,2,胡金超1,李耀鹏1,王曙光1(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3.2~3.8 μm和4.9~5.4 μm红外双色滤光片的研制[J].中国光学,2021,第3期
  • 曾庆栋1,2,袁梦甜1,3,朱志恒1,陈光辉1,3,汪婕4,余华清1,郭连波2,李祥友2(湖北工程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湖北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湖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便携式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光学,2021,第3期
  • 徐飞1,2,潘其坤1,陈飞1,张阔1,于德洋1,何洋1,孙俊杰1(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红外Fe2+:ZnSe激光器研究进展[J].中国光学,2021,第3期
  • 张申华1,2,杨延西1,3,秦峤孟1(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安康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陕西省复杂系统控制与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针对光栅图像的快速盲去噪方法[J].中国光学,2021,第3期
  • 李金辉1,马辉2,杨辰烨1,2,张小青2,罗欣宇2,王驰1,2(近地面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大学精密机械工程系).用于声-地震耦合探雷的激光测振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光学,2021,第3期
  • 蔡怀宇1,史玉1,娄世良1,汪毅1,陈文光2,陈晓冬1(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光电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美沃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应用于红外眼科疾病检测的瞳孔定位算法[J].中国光学,2021,第3期
  • 王玉诏1,2,陶宇亮1,2,孙海青1,2,杨超1,2(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激光信息感知技术核心专业实验室).基于激光掩星吸收光谱的二氧化碳探测技术[J].中国光学,2021,第3期
  • 冯洁,王世刚,韦健,赵岩(吉林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结合相机阵列选择性光场重聚焦的显著性检测[J].中国光学,2021,第3期
  • 温中凯1,2,张庆君2,李爽1,雷文平3,杜国军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遥感卫星总体部;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空间光电跟瞄系统多光轴平行性标校研究[J].中国光学,2021,第3期
  • 梁宛玉,许洁,戴放,常维静,那启跃(中国兵器工业第214研究所苏州研发中心).固态微光实时偏振成像集成技术[J].中国光学,2021,第3期
  • 朱俊青,沙巍,方超,王永宪,王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星敏镜头参数化建模辅助设计[J].中国光学,2021,第3期
  • 张滢1,2,马超群1,朱时军2,刘晓旭1,蔡和1,安国斐1,王浟1(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扭曲拉盖尔—高斯关联光束对大气湍流传输影响的抑制[J].中国光学,2021,第3期
  • 黄治轶1,王春生1,贺帅2,谷晓鹏3,董娟3,徐国成3(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中心工程规划发展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激光焊熔宽的超声检测精度提升[J].中国光学,2021,第3期
  • 乔闹生1,2,3,孙萍4,5(湖南文理学院国际学院;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协同创新中心;湖南文理学院数理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CCD非线性效应对双频光栅三维面形测量的影响[J].中国光学,2021,第3期
  • 童奕澄1,童学东2,张凯1,肖达1,戎宇航1,周雨迪1,3,刘崇1,刘东1(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宁波钢铁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偏振激光雷达增益比定标方法对比研究[J].中国光学,2021,第3期
  • 刘永坤1,丁红昌2,向阳1,吕思航1(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长春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利用反射式圆光栅的振镜转角测量[J].中国光学,2021,第3期
  • 蒋勇1,2,廖威3,王毕艺4,赵万利4,刘强虎4,邱荣1,2,郭德成1,2,周磊1,2,周强1,2,张远恒1(西南科技大学理学院;西南科技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极端条件物质特性联合实验室;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光电信息控制和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膜层对熔石英表面损伤修复点光调制性能调控研究[J].中国光学,2021,第3期
  • 吕潇磊,赵继广,杜小平,宋一铄,张朋,张建伟(航天工程大学电子与光学工程系).新型电光材料调制性能研究进展[J].中国光学,2021,第3期
  • 王雨思1,周贤建2,李青原1,叶钊松1,蔡源海1,刘近秋1,陈楠1,卜轶坤1(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瑞之路(厦门)眼镜科技有限公司).截止斜率可控的蓝光防护光学薄膜[J].中国光学,2021,第3期
  • 赵海琴1,2,3,王林香1,2,3,庹娟1,2,3,叶颖1,2,3(新疆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新疆师范大学矿物发光及其微结构重点实验室;新疆师范大学新型光源与微纳米光学实验室).金属离子Bi3+掺杂Lu1-xO3: x%Ho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J].中国光学,2021,第3期
  • 张磊,谢贤忱,吴勇,王平,武俊杰(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激光吸收涂层性能研究[J].中国光学,2021,第3期
  • 高升1,2,王巧华1,2(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农业部长江中下游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基于可见/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的红提糖度和含水率无损检测[J].中国光学,2021,第3期
  • 王永红,张倩,胡寅,王欢庆(合肥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显微条纹投影小视场三维表面成像技术综述[J].中国光学,2021,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有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