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周慧玲1,苏鹤军1,2,张慧1,2,李晨桦1,2,王岩鸿1(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兰州科技创新基地).基于孕震物理模式的断层气流动监测网络布设技术[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5期
  • 汪玉容(凯里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抗地震破坏倒塌能力评估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5期
  • 吴长1,2,苟宝龙1,2,李冬杰1,2,田野1,2(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多点冲击荷载作用下K6型单层球面网壳结构失效机理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5期
  • 鄢兆伦1,陈学良2,高志兵1,杨伟林1,洪海春1(江苏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共振柱试验的非线性拟合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5期
  • 邹霞玲1,彭绍琴2,皮依标1(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南昌大学化学系).基于物联网的大型地震区域监控系统设计[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5期
  • 闫春岭1,2,张书石1,李阳阳1,孔豫栋1(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同济大学地下与建筑工程系).地铁荷载下隧道周围粉性土变形的22因子设计[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5期
  • 邓宇洁1,2,梁发云1,2(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地下结构地震反应规范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5期
  • 范村莹1,周强2,孙柏涛3(广东海洋大学海洋工程学院;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考虑墙-框连接刚度影响的填充墙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5期
  • 侯晓真1,陈建国1,马栋1,屈曼1,张肖2,韩静2,王时2(河北省地震局;易县地震台).基于潮汐因子的河北省形变台站映震效能评估[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5期
  • 姚生海1,程佳2,姚琪3,张加庆1(青海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利用GPS资料和块体模型对巴颜喀拉块体划分合理性的初步探究和构造意义[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5期
  • 吴亚丽1,饶兰2,彭松3(开封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保利(武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黏滞阻尼器连接的两相同毗邻结构的动态响应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5期
  • 毕丽思,陈小芳,卢帮华(广东省地震局地震监测与减灾技术重点实验室).基于高密度钻孔揭露的广州城区软土分布特征及震陷预测[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5期
  • 胡鹏,袁希平(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考虑区域水资源地震破坏后的信息管理模型设计[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5期
  • 孟庆彬,延军平,芦佳玉(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基于对称性的委内瑞拉及周边地区MW≥6.0地震趋势判断及与地球自转关系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5期
  • 周云1,2,裴熠麟2,周祎2,方亮2,易伟建1,2(工程结构损伤诊断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大学);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填充墙刚度影响的实测高层建筑增量动力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5期
  • 刘庆林1,孙攀旭2,杨红2,3(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交通与环境学院;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重庆大学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于复阻尼理论的混合结构Rayleigh阻尼模型[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5期
  • 陈越平(西安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城市避震救灾最优体系模型仿真[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5期
  • 刘洁1,刘洪波1,刘红军2(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基于CSI效应的直线电机驱动塔系结构风振控制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5期
  • 白雪见,任栋,贾源源,段博儒(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汶川8.0级大震的余震最大强度用科里奥利力效应方法的判定[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5期
  • 伍娇娇1,刘霁2(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建筑学院).灾区震后重建中建筑工程造价快速评估技术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5期
  • 周凤玺1,2,庞宾宾1,翟睿智1(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圆形隧洞对地下地震动的影响:SH波入射[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5期
  • 雷光宇1,2,3,4,孙剑虹1,3,4,王欢元1,3,4(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西安理工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细观结构对混凝土动态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5期
  • 刘方斌,曲均浩,李国一,田兆阳(山东省地震局).山东长岛震群震源机制解一致性参数时空演化特征[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5期
  • 祝叶1,罗凡2(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华中科技大学).中强震下砌体结构损伤检测方法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5期
  • 李然(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基于FEA的填充墙与隔震器协同抗震系统性能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5期
  • 鲁业红,周一一(常州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厂房下柱在垂直动载下的力学响应及稳定性[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5期
  • 郭安宁,贾源源,段博儒(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地磁低点位移以磁暴倍九法作为补充预测的讨论[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5期
  • 吴亚丽,饶兰,彭松(开封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保利(武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黏滞阻尼器连接的两相同毗邻结构的动态响应分析撤回[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5期
  • 李雨润1,强东峰1,邹泽1,刘荟达2,王海2(河北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不同厚度饱和砂土中群桩结构动力响应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8,第4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有9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