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王炜1,秦春林2,陈琛1,陈子萱1,朱天地1,徐银萍3,李静雯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与啤酒原料研究所).基于专利分析的我国大麦(青稞)机械化生产技术研发态势[J].大麦与谷类科学,2022,第1期
  • 方迪1,李斌1,庄东英1,陈满霞1,尹明明1,殷建祥2,尚辉2,王伟义1(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新洋农业试验站;江苏省沿海开发(东台)有限公司).藜麦高密度栽培对同属杂草灰灰菜的生长具抑制作用[J].大麦与谷类科学,2022,第1期
  • 陈国斌,李琰聪,谢志坚,刘婷婷,孟静娇(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玉米多穗现象成因分析与应对[J].大麦与谷类科学,2022,第1期
  • 成汉高1,杨钰1,程卫根1,王先旭2,刘丰源3(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郭猛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盐城市农业农村局).小麦新品种农麦180选育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大麦与谷类科学,2022,第1期
  • 周星,陈洁,陈许兵,金何玉,王振,王升(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现代农业研究院).3种抗倒剂对小麦生长与产量的影响[J].大麦与谷类科学,2022,第1期
  • 黄萍霞1,吉学成2,董爱瑞2,张晶晶2(射阳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射阳县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射阳县11个小麦新品种引进筛选试验[J].大麦与谷类科学,2022,第1期
  • 朱昊华1,范超2,王俊仁2,许如根1,郭宝健1,朱娟1,吕超1(植物功能基因组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作物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苏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扬州大学农业科技发展研究院;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不同生态类型大麦品种(系)杂交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J].大麦与谷类科学,2022,第1期
  • 李玲,赵呈明,费新茹,许业,郭红,李进永(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盐都区17个优质水稻品种应用安全性测试[J].大麦与谷类科学,2022,第1期
  • 胡春丽1,张慧2,陈鹏狮1,王贺然1,王阳1,王婉昭1,林蓉3(辽宁省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锦州市气象局;沈阳区域气候中心).辽宁省2021年春播期气象条件及影响分析[J].大麦与谷类科学,2022,第1期
  • 《大麦与谷类科学》杂志编辑部.本刊加入有关数据库的特别声明[J].大麦与谷类科学,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