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荆丰伟,冯莹,张勇军,李文(北京科技大学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基于优化RT-PLS的热轧带钢头部厚差诊断研究[J].钢铁研究学报,2021,第7期
  • 周情耀,秦镜,刘德福,赵海斌(江西理工大学材料冶金化学学部).稀土Y对6.5%Si高硅钢热轧和温轧组织织构演变的影响[J].钢铁研究学报,2021,第7期
  • 孙烨1,2,杨文晟1,2,郭汉杰1,2,郭靖1,2,段生朝1,2(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高端金属材料特殊熔融与制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MarBN钢中MX和M23C6析出的热力学研究[J].钢铁研究学报,2021,第7期
  • 祁腾飞1,黄军2,张永杰1(东北大学冶金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烧结矿竖式冷却工艺应用难点及机制研究进展[J].钢铁研究学报,2021,第7期
  • 李晓燕,杨作宏,杨新龙,刘国良,姜军,王嘉(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钢铁研究院).Q550高强钢的冷却工艺和组织性能研究[J].钢铁研究学报,2021,第7期
  • 唐超1,2,李煜3,曲敬龙1,2,朱苗2,安疆辉2,张继1,2(钢铁研究总院高温材料研究所;北京钢研高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燃气轮机用GH4720Li合金组织与性能关联性[J].钢铁研究学报,2021,第7期
  • 刘前程1,2,郑小姣1,2,阴树标1,2,杨晓源1,2,胡兴康3,汪勤峰3(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云南省高校复杂铁资源清洁冶金重点实验室;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高炉喷吹不同比例混合煤的效果研究[J].钢铁研究学报,2021,第6期
  • 陈少飞1,刘小杰1,李宏扬1,卜象平2,吕庆1,刘福龙3(华北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杭州排列科技有限公司;河钢集团研究总院).高炉炼铁数据离群筛选办法[J].钢铁研究学报,2021,第6期
  • 丁清苗1,秦永祥1,崔艳雨1,禹浩2,韩良1,沈陶3(中国民航大学航空工程学院;中石油天然气销售河南分公司;中国民航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交流杂散电流对剥离涂层下X80钢腐蚀行为研究[J].钢铁研究学报,2021,第6期
  • 吕明,李航,谢堃,王建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转炉多元喷吹提钒的基础研究[J].钢铁研究学报,2021,第6期
  • 张新全1,吕建平2,3,王晓辉2,刘振宝2,高杰4,金青林2(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钢铁研究总院特殊钢研究所;邯郸新兴特种管材有限公司).Custom 450钢异形方管热挤压成形的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J].钢铁研究学报,2021,第6期
  • 吴腾1,2,万湛勋1,杨玉佳1,于思凡1,吴润1,梁文3(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新工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宝钢中央研究院武汉分院).终轧温度对超高强热轧双相钢组织性能的影响[J].钢铁研究学报,2021,第6期
  • 许帅,孙新军,梁小凯,雍岐龙(钢铁研究总院工程用钢研究所).高钛耐磨钢凝固组织中TiC析出相表征[J].钢铁研究学报,2021,第6期
  • 张朝晖,徐凯强,邢相栋,鲁慧慧,权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钢铁研究学报,2021,第6期
  • 马艺璇,段生朝,郭汉杰,郭靖(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Al-Si-Fe合金熔体质量作用浓度的热力学模型[J].钢铁研究学报,2021,第6期
  • 荣义1,2,张麦仓3,杨成斌1,2,侯为学1,2,杜金辉1,2,曲敬龙1,2(北京钢研高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钢铁研究总院高温合金新材料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优质GH738合金热变形过程中的再结晶机制[J].钢铁研究学报,2021,第6期
  • 徐海峰1,史智越1,俞峰1,张淑兰2,曹文全1(钢铁研究总院特殊钢研究所;钢铁研究总院中心实验室).合金元素对高氮不锈轴承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钢铁研究学报,2021,第6期
  • 刘丹,罗登,汤伟,高海亮(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技术质量部).两相区淬火对高强海洋工程钢组织性能的影响[J].钢铁研究学报,2021,第6期
  • 高陟,马北越(东北大学冶金学院多金属共生矿生态化冶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低碳MgO-C耐火材料性能优化研究进展[J].钢铁研究学报,2021,第5期
  • 范建军1,王永章2,史永林1,曲玉宝2,李昊堃1,3,王磊2(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岚县矿业公司;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链箅机-回转窑工艺生产碱性球团矿工业试验[J].钢铁研究学报,2021,第5期
  • 仇兵利1,随晖2,车德会3,孙铭山3,李建民3,王丽君1(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易切削不锈钢中氧含量和锻造比对硫化物形态及切削性能的影响[J].钢铁研究学报,2021,第5期
  • 唐雯聃1,唐海燕2,牛亮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衡阳华菱钢管有限公司).以钢包模型为例探讨科氏力对钢包浇注过程数学模拟的影响[J].钢铁研究学报,2021,第5期
  • 孔维国,刘吉辉,何志军(辽宁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高炉渣液相生成行为与结晶过程的热力学研究[J].钢铁研究学报,2021,第5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有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