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广科,陈俊艳(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垃圾渗滤液浸种对玉米代际遗传效应的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4期
-
陈建1,张凰2,王朋1,文方园1,张迪1(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食品安全研究院).浓度效应对卡马西平在生物炭上的吸附动力学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4期
-
李世凯1,2,江敏1,吴昊1,彭晓叶1,张健龙1,谢芹1,刘利平1(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贵州省水产研究所).伊维菌素对雄性吉富罗非鱼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4期
-
Robyn L.Prueitt1,Lorenz R.Rhomberg1,管娜2,Julie E.Goodman1,金小伟3(Gradient 公司;科思创聚合物(中国)有限公司;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致癌性的综合评估[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4期
-
潘华华1,金姝兰1,黄益宗2,胡莹3,王斐3,李季3,向猛3,张地生1(上饶师范学院;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根表铁膜对水稻吸收转运稀土元素Ce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4期
-
杨文杰1,孙长坡2,孙运海1,姚瑞华1,孙宏亮1,马乐宽1(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重金属对禾谷镰刀菌的生长及毒素合成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4期
-
耿柠波1,张海军1,王菲迪1,2,任晓倩1,2,张保琴1,陈吉平1(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离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代谢组学技术在环境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3期
-
国晓春1,卢少勇1,谢平2,陈隽2,刘晓晖3(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湖泊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洞庭湖生态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东湖湖泊生态系统试验站;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微囊藻毒素的环境暴露、毒性和毒性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3期
-
刘娜1,金小伟2,王业耀1,2,王子健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生态毒理数据筛查与评价准则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3期
-
孙琦,范咏梅,赖柯华,黄伟康(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呋虫胺对斑马鱼胚胎-幼鱼生长发育及细胞凋亡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3期
-
殷婧1,2,夏忠欢1,2,3,4,周彦池1,2,吴敏敏1,2,张倩倩1,2,杨浩2(江苏省物质循环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地理环境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临汾市售蔬菜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致癌风险分析[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3期
-
苏连水1,2,杨桂玲2,吴声敢2,皮天星2,王强2(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药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三唑磷和氯氟氰菊酯对蚯蚓的联合毒性效应[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3期
-
李娟1,2,全占军2,张春晖1,史娜娜2,韩煜2,王琦2,张淇翔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植物铜耐性机理的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3期
-
陈海刚,巩秀玉,张喆,马胜伟,张林宝,胡莹,蔡文贵,贾晓平(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六溴环十二烷暴露对红鳍笛鲷脑乙酰胆碱酯酶和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及评价[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3期
-
王佩,陈莉娜,蒋鹏,刘宇(常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2种毒性评估方法对PAHs污染场地人体健康风险的比较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3期
-
熊小琴1,2,罗思1,2,吴本丽1,2,3,王剑伟1(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不同硬度条件下Cd2+和Cu2+对稀有鮈鲫的急性毒性[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3期
-
何娇1,何玉1,黄楚乔1,韩娜1,陶宗娅1,吴国1,罗学刚2(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质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西南科技大学).铯对印度芥菜和菊苣植物螯合肽和金属硫蛋白含量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3期
-
马青清1,2,王博2,张责研2,曾瑞2,周刚2,乔飞2,雷坤2,周斌1,安立会2(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太湖北部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生物毒性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3期
-
张瑛,王斯扬,张锡龙,王东洲,周斯芸,周集体(大连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环境学院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不同微藻对典型行业废水急性毒性响应的敏感性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3期
-
曹巍1,2,乔梦2,3,张一心1,刘博川2(内蒙古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饮用水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新兴有机污染物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典型污水处理厂对多环芳烃及其衍生物的去除及再生水健康风险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3期
-
冀晓莹,高美丽(生物科学工程实验室教育部生物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苯并(a)芘神经毒性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3期
-
吴丽华1,陈燕飞1,陈鹏1,仪慧兰2(太原师范学院生物系;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亚砷酸钠对酵母细胞抗氧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3期
-
陈晓雯1,2,赵建亮1,刘有胜1,蒋宇霞1,2,杨愿愿1,2,应光国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长江中下游环境激素效应的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3期
-
杨青青,陆守昆,王红菊,李金凤,沈羽,占新华(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小麦根系菲与磷吸收及转运的相互作用[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3期
-
朱岩1,2,王飞飞1,张亚辉2,曹莹2,曾鸿鹄1,刘征涛2(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化学品生态效应与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3种有机磷农药对水生生物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效应的物种敏感度分析初探[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3期
-
刘晓晖,李双月,刘琦,朴丰源,邵静,李亚晨,薛鹏(大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三邻甲苯磷酸酯对大鼠C6星形胶质细胞的氧化损伤和细胞周期阻滞作用[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3期
-
李振伟1,刘畅1,李春娜1,邵静1,李亚晨1,李双月1,刘晓晖1,韩璐2(大连医科大学公卫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教研室;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BDE 47对Neuro-2a细胞毒性效应及作用机制[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3期
-
袁丙强,李少南(浙江大学农药与环境毒理研究所).杀虫剂三唑磷在室内淡水微宇宙中的生态效应[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3期
-
赵翠琼1,2,3,高春蕾1,2,姜美洁1,2,贾智慧1,2,王宗兴1,2,王宗灵1,2(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国家海洋局东海预报中心).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诱导的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体内P糖蛋白转运活性及其分布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3期
-
侯云,贾利兴,段舜山(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中心).壬基酚在蛋白核小球藻和大型溞体内的富集与传递[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