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董利军1,李金花1,陈珊1,张瑞1,孙建2,马妙君1(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若尔盖湿地高寒草甸退化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及成因分析[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5期
  • 马书琴1,汪子微2,3,陈有超4,鲁旭阳2(河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藏北高寒草地土壤有机质化学组成对土壤蛋白酶和脲酶活性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5期
  • 汪子微1,2,3,万松泽3,蒋洪毛1,2,胡扬1,2,马书琴4,陈有超5,鲁旭阳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青藏高原不同高寒草地类型土壤酶活性及其影响因子[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5期
  • 向响,黄永梅,杨崇曜,李泽卿,陈慧颖,潘莹萍,霍佳璇,任梁(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海拔对青海湖流域群落水平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5期
  • 薛鹏飞1,2,李文龙1,2,朱高峰3,周华坤4,刘陈立1,2,晏和飘1,2(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兰州大学农业农村部草牧业创新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草地农业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黄河首曲玛曲县高寒湿地景观格局演变[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5期
  • 孙建1,王毅1,2,刘国华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地上植物碳积累速率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机制[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5期
  • 姜鑫,牛克昌(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藏高原禾草混播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5期
  • 孙建1,2,3,刘国华2,3(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格局与过程[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5期
  • 王毅1,2,孙建2,叶冲冲2,3,曾涛1(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气候因子通过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促进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地上生态系统功能[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5期
  • 宗宁1,石培礼1,2,赵广帅3,郑莉莉1,2,牛犇1,周天财1,2,侯阁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降水量变化对藏北高寒草地养分限制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5期
  • 李捷,陈莹莹,乔福云,郅堤港,郭正刚(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原鼠兔干扰对高寒草甸β多样性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5期
  • 陈哲1,汪浩2,王金洲1,石慧瑾1,刘慧颖3,贺金生1,2(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生态中心;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基于物候相机归一化植被指数估算高寒草地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季节动态[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5期
  • Lei Cheyenne,Abraha Michael,Chen Jiquan,Su Yahn Jauh.用内生长法测定的生物能源作物根生产的长期变化[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5期
  • 罗明没1,2,陈悦1,2,杨刚3,胡斌1,李玮1,2,陈槐4(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高原湖泊生态与治理研究院;云南省高原山地生态与退化环境修复重点实验室;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若尔盖退化泥炭地土壤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对水位恢复的短期响应[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5期
  • 刘攀1,2,王文颖2,周华坤3,毛旭锋1,刘艳方2(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青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藏高原人工草地土壤可溶性氮组分与植被生产力动态变化过程[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5期
  • Guo Qian,Wen Zhongming,Zheng Cheng,Li Wei,Fan Yongming,Zhu Duoju.刺槐对黄土高原林下草本植物及土壤性质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5期
  • Huang Xiaoxia,Sheng Zhilu,He Kejian,Zhang Yong,Kang Bin,Ding Jiao,Liu Dongmei.人为干扰下的亚高山草甸功能多样性和功能冗余[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5期
  • Portela Ruben,Barreiro Rodolfo,Roiloa Sergio R.资源共享的方向性对入侵植物海榕菜生理整合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5期
  • Hu Yanyu,Zhang Zhiwei,Hou Shuangli,Yang Junjie,Lu Xiaotao.刈割能够缓解历史氮沉降对草地群落养分利用效率的负面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5期
  • Jiang Zhaoxia,Bian Hongfeng,Xu Li,Li Mingxu,He Nianpeng.脉冲降水对森林中土壤有机物矿化的影响——空间变化和控制因素[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5期
  • Jiang Feng,Jin Guangze.温带老龄林功能性状对植物存活的影响依赖于环境背景和生活史阶段[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5期
  • Wang Tong,Yang Liyu,Shao Runyu,Hu Jiangtao,Liu Chunhua,Yu Dan.荆三棱在多等级基质异质性与水淹处理下的克隆表现[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5期
  • Zhang Xiaolin,Hasi Muqier,Li Ang,Tan Yulian,Daryanto Stefani,Wang Lixin,Zhang Xueyao,Chen Shiping,Huang Jianhui.增加氮素放大了水分对物种组成变化和生产力提高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5期
  • Zheng Lili,Gaire Narayan Prasad,Shi Peili.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高海拔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5期
  • Di Kai,Hu Zhongmin,Wang Mei,Cao Ruochen,Liang Minqi,Wu Genan,Chen Ruru,Hao Guangcun,Zhao Yaolong.近年中国北方草地变绿受降水增加的驱动[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5期
  • Mata-Gonzalez Ricardo,Hovland Matthew,Abdallah Mohamed A B,Martin David W,Noller Jay S.植物的养分吸收和气体交换为干旱适应和物种共存带来的启示[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5期
  • Feng Lu,Xia Jiangbao,Liu Jingtao,Song Aiyun,Chen Yinping,Zhao Ximei.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镶嵌式分布的生物土壤结皮对维管植物建植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5期
  • Wang Weiqian,Wang Ya,Li Xiaoxia,Liu Yan,Huang Qiaoqiao.假高粱在中国海南岛入侵种群的个体生长、竞争能力以及群体水平的生物量[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5期
  • Klimes Adam,Weiser Martin,Koubek Tomas,Herben Tomas.草本植物的进化——解决难题的关键在于忍耐而非逃避[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5期
  • Liu Miao,Korpelainen Helena,Li Chunyang.雌雄异株植物对环境胁迫响应的性别差异与性别比例[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5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有8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