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李晓庆,姜博,米媛,孙研,韩怡(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长江中上游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及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时空分异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017,第5期
  • 韩晓飞1,2,高明2,谢德体2,熊正辉1,王帅1,李红梅1,彭征忠1,商跃凤1(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紫色土旱坡地土壤无机磷迁移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7,第5期
  • 张亚冰1,2,吕文强1,周传艳1,3,吴永贵2,周少奇3,4(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贵州科学院).贵州月亮山5个优势树种叶片与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017,第5期
  • 莫明浩1,2,杨筱筱3,肖胜生1,2,涂安国1,2(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江西省土壤侵蚀与防治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水文局).鄱阳湖五河流域入湖径流泥沙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7,第5期
  • 刘亚亚,朱志玲,贾国平(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基于“省公顷”生态足迹的宁夏中部干旱带承载力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7,第5期
  • 蒋溢,李亦秋(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岷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紫色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J].水土保持研究,2017,第5期
  • 马富亮1,符素华1,2,罗广惠3(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市一六五中学).东北典型黑土区坡耕地涝渍地土壤化学性状[J].水土保持研究,2017,第5期
  • 赵川,和丽萍,李贵祥,邵金平,柴勇(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植被恢复对昆阳磷矿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7,第5期
  • 方松林,曹盼宫(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设计系).折流式人工湿地对矿区降雨径流的净化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7,第5期
  • 张奇莹1,2,徐盼盼1,2,钱会1,2(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关中地区降水特征及其对旱涝灾害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7,第5期
  • 李倩1,石磊2,高甲荣1,马岚1,刘珂2,康烨1,张栋1,王舒1,姚占军1(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宁防洪及流域管理利用世行贷款项目建设办公室).火烧沟“参与式”小流域治理的满意度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7,第5期
  • 凯丽比努尔·克热木1,海米提·依米提2,1,麦麦提吐尔逊·艾则孜2,1(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师范大学干旱区湖泊环境与资源重点实验室).喀什地区1957-2013年潜在蒸散量变化及其影响因子[J].水土保持研究,2017,第5期
  • 张雪琪1,2,崔东1,3,4,夏振华1,2,赵玉1,刘影1,刘海军1(伊犁师范学院生物与地理科学学院;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伊犁河谷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粒度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017,第5期
  • 武胜利1,2,刘强吉1,2,3,胡雪瑛1,2,潘蕾1,2,夏诗书1,2,夏黎1,2,虞游毅1,2(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新疆干旱区湖泊环境与资源重点实验室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全球变化背景下新疆和田地区近半个世纪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7,第5期
  • 芦晓峰1,熊智1,张亦舒1,刘冰2,王铁良1(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辽宁环境监测试验中心).辽河河口芦苇湿地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的时空变化[J].水土保持研究,2017,第5期
  • 于立红1,高玉梅2,吴亚铭1,张有利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鸡西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地膜中酞酸酯类化合物对土壤-玉米的污染及其模型模拟[J].水土保持研究,2017,第5期
  • 刘罕奇1,2,王继军1,3(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县南沟流域农业产业-资源系统耦合过程模型的建立与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7,第5期
  • 张海涛1,石雪芳2,刘亚斌1,许云海1,杨海君1(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花垣县环境监测中心站).湘西花垣河花垣镇地段水体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7,第5期
  • 张晓东1,李忠1,张峰2(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库尔勒市香梨研究中心).新疆艾比湖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及活性有机碳组分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7,第5期
  • 李青1,狄晓艳2(太原师范学院化学系;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晋北丘陵风沙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化学特征与生态恢复效应[J].水土保持研究,2017,第5期
  • 王磊1,2,李雅文3,樊廷录1,2,张建军1,赵刚1,党翼1,李尚中1,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甘肃省旱作区水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学会).适宜机械收获株行距对黄土旱塬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7,第5期
  • 李得禄,严子柱,姜生秀,张芝萍,王多泽,李昌龙,唐卫东(甘肃民勤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根灌和滴灌对三种典型荒漠植物生长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7,第5期
  • 杨传训1,2,张正栋1,朱汝雄3,万露文1,叶晨1,张杰1(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华南湿热山地小流域径流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以宁江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7,第5期
  • 沈年华1,李传磊2,3,王小德3(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无锡开放大学;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省丹霞地貌岩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7,第5期
  • 沙莎,王莺,王丽娟,蝴蝶(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与减灾重点实验室).土地利用数据在TVDI干旱监测方法中的应用研究——以甘肃省河东地区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7,第5期
  • 张亚尼1,李泽利2,邓小文2,赵兴华2,梅鹏蔚2,张环1(天津工业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沙河流域非点源溶解态氮负荷模拟及源解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7,第5期
  • 陈小强1,2,范茂攀1,王自林1,杜静1,李永梅1(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昆明佳晓自来水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不同种植模式对作物根系固土拉力特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7,第5期
  • 谢贤健(内江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不同岩性风化物分形特征及其与渗透系数关系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7,第5期
  • 亢晨宇,贺泽好,于亚军(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复垦不同年限煤矸山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17,第5期
  • 吴金莲(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江苏省农村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工程中心).北京城市流域底泥重金属形态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17,第5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