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陈秋宇,杨仁敏,朱长明(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基于VIS-NIR光谱的互花米草入侵湿地土壤有机碳预测研究[J].土壤学报,2021,第3期
  • 李淑君,王兵爽,王媛,张舒桓,张夕雯,张晓晖,徐国华,任丽轩(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农业部长江中下游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协同创新中心).丛枝菌根育苗缓解西瓜枯萎病的机制[J].土壤学报,2021,第3期
  • 祁慧鹓1,2,郑晓璇3,孙明明3,王金锋4,马迎飞5,朱冬6,王风贺7,蒋新1,2,叶茂1,2(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土壤生态学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土壤宏病毒组的研究方法与进展[J].土壤学报,2021,第3期
  • 张梦飞1,孟昭福1,2,任爽1,卜帅宾1,王腾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BS-12改性不同磁性黏土矿物对苯酚的吸附[J].土壤学报,2021,第3期
  • 姜志文,韩春兰,吕秀艳(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东北地区农业农村部土壤与环境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火山灰土在土壤系统分类中的提出与修订[J].土壤学报,2021,第3期
  • 赵钟声1,许景辉1,2,3,王一琛4,王雷1,邵明烨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旱区节水研究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基于双线性理论的黏质土介电谱与含水量频域测量研究[J].土壤学报,2021,第3期
  • 徐宁1,杨一凡1,林青涛1,谢欣利1,吴发启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基于USLE的大豆C因子计算模型研究[J].土壤学报,2021,第3期
  • 田雨1,杨建军1,2,Sajjad Hussain1,3(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业环境重点研究室;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红壤有机矿物复合体吸附Cu(Ⅱ)的分子机制[J].土壤学报,2021,第3期
  • 杜辉辉,陶洁,聂宁,雷鸣,杨蕊嘉,铁柏清(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省灌溉水源水质污染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α-氧化铝-细菌二元复合胶体对锑的吸附研究[J].土壤学报,2021,第3期
  • 章明清1,李娟1,张立成1,姚宝全2,张华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福建省农田建设与土壤肥料技术推广站).三元肥料效应模型的整合与优化建模策略[J].土壤学报,2021,第3期
  • 孙锋1,2,曾令达2,3,彭长连2,赵梦欣1(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惠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南美蟛蜞菊、蟛蜞菊和杂交蟛蜞菊土壤磷组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土壤学报,2021,第3期
  • 李彦海,陈晓燕,韩珍,顾小杰,陈仕奇(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紫色土细沟水流输沙能力对近地表水流作用的响应[J].土壤学报,2021,第3期
  • 郭梦1,吴克宁1,2,鞠兵3,武红旗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自然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天山南麓土壤系统分类研究[J].土壤学报,2021,第3期
  • 姚彩燕1,2,3,刘绍贵4,乔婷1,3,龙军1,3,于东升5,史学正5,邢世和1,3,陈瀚阅1,3,张黎明1,3(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壤生态系统健康与调控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扬州市农业环境监测站;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基于时空变异的旱地土壤有机碳高效采样策略研究[J].土壤学报,2021,第3期
  • 杨杰1,2,李连祯3,周倩3,2,李瑞杰3,2,涂晨3,骆永明1,3,2(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土壤环境中微塑料污染:来源、过程及风险[J].土壤学报,2021,第2期
  • 冯雪莹,孙玉焕,张书武,王发园(青岛科技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微塑料对土壤-植物系统的生态效应[J].土壤学报,2021,第2期
  • 李鹏飞1,侯德义1,王刘炜1,吴唯民2,潘仕镇3(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斯坦福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浙江省水质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农田中的(微)塑料污染:来源、迁移、环境生态效应及防治措施[J].土壤学报,2021,第2期
  • 都江雪1,柳开楼1,2,黄晶1,3,韩天富1,王远鹏1,李冬初1,3,李亚贞2,马常宝4,薛彦东4,张会民1,3(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耕地培育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祁阳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试验站;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中国稻田土壤有效磷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磷平衡的响应[J].土壤学报,2021,第2期
  • 陈明玉1,邵明安1,2,3,4,李同川2,3,贾玉华5,甘淼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黄土高原典型切沟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土壤学报,2021,第2期
  • 刘杏梅1,2,赵健1,2,徐建明1,2(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与学院;浙江省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污染农田土壤的重金属钝化技术研究 ——基于WebofScience 数据库的计量分析[J].土壤学报,2021,第2期
  • 杨博1,赵西宁2,高晓东2,潘岱立2,霍高鹏1,叶苗泰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耦合干空气机制的黄土水热运移过程模拟 ——以山地苹果园为例[J].土壤学报,2021,第2期
  • 葛峰1,2,徐坷坷1,2,刘爱萍1,张可桂1,2,云晶晶1,2,张爱国1(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南京国环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外土壤环境基准研究进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土壤学报,2021,第2期
  • 晏昭敏,袁大刚,余星兴,吕扬,刘帆,程璋(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紫色土色度参数与铁锰形态及有机质的定量关系研究[J].土壤学报,2021,第2期
  • 吴娟,齐雁冰,常庆瑞,刘梦云,白丽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关中地区塿土系统分类归属及代表土系建立[J].土壤学报,2021,第2期
  • 王亚男,许静,郝利君,刁风伟,张璟霞,丁胜利,史中奇,贾冰冰,郭伟(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蒙古高原生态学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环境污染控制与废物资源化重点实验室).修复剂对镉污染盐渍化土壤植物修复效率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1,第2期
  • 刘玲玲1,2,李超3,房焕4,赵杨5,张中彬2,彭新华2,尹力初1,周虎2(湖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河海大学农业工程学院;湖南省水稻研究所).免耕对稻油轮作系统土壤结构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1,第2期
  • 梁林洲1,陈香1,胡文友2,李晓鹏1,马菲1,沈仁芳1(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土壤环境监测装备领域专利情报分析[J].土壤学报,2021,第2期
  • 张晨捷1,2,3,涂晨2,周倩2,3,李连祯2,李远2,付传城4,潘响亮1,5,骆永明2,3,4(新疆干旱区环境污染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南京土壤研究所);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微塑料在黄河口海岸带环境中的风化特征[J].土壤学报,2021,第2期
  • 刘琛,郭彬,林义成,傅庆林,李凝玉(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研究所).丛枝菌根真菌对金叶六道木镉吸收及根际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1,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有6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