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陈懿1,林英超1,杨志晓1,程建中2,王志红1,孔德钧1,吴春1,林叶春1(烟草行业山地烤烟品质与生态重点实验室(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炭基肥对黄壤烤烟生理和氮素吸收与平衡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2,第3期
  • 李忠意1,刘芳铭1,吴金雯1,徐仁扣2,谢德体1(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测量模拟土体zeta电位的简易流动电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J].土壤学报,2022,第3期
  • 陈中星1,2,张楠1,3,黄凯1,2,邱龙霞1,2,陈瀚阅1,2,邢世和1,2,沈金泉4,张黎明1,2(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生态系统健康与调控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平顶山市种子管理站;福建省农田建设与土壤肥料技术总站).基于1︰5万数据库的福建省土壤全氮密度及储量估算研究[J].土壤学报,2022,第3期
  • 杨安富1,胡玉麟1,林天1,李德成2,王登峰3,章明奎4,卢瑛5,张甘霖2,6(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西沙群岛土系的建立[J].土壤学报,2022,第3期
  • 李松,慈恩,连茂山,曾蔓漫,胡瑾(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水耕条件下两类富钙母岩发育土壤的系统分类归属及成因探讨[J].土壤学报,2022,第3期
  • 赵楚1,2,盛茂银1,3,李雨萱1,2,白义鑫1,2,刘树西1,2(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国家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防治与衍生产业工程实验室).喀斯特生态系统土壤表面电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子[J].土壤学报,2022,第3期
  • 马菲1,周健民1,杜昌文1,2(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代农业科学学院).激光诱导击穿原子光谱在土壤分析中的应用[J].土壤学报,2022,第3期
  • 唐凯迪1,高乃征2,刘娟1,凌婉婷1(南京农业大学土壤有机污染物控制与修复研究所;山东省沂南县第三中学).六六六对红壤和紫色土中细菌群落多样性及结构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2,第3期
  • 查全智,卢伟伟,胡嘉欣(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两种温度制备生物质炭在榉树人工林土壤中的原位稳定性[J].土壤学报,2022,第3期
  • 何梦秋1,温腾1,2,3,4,张金波1,2,3,4(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省地理环境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师范大学)).储存条件对气态和液态样品15N丰度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2,第3期
  • 韩兰芳1,杨妍2,孙可2(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生态工程研究院;广东省流域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共沉淀引发的溶解性有机质在水铁矿/水界面的分子分馏特性[J].土壤学报,2022,第3期
  • 荣慧1,2,房焕3,张中彬1,蒋瑀霁1,赵旭1,单军1,彭新华1,2,孙波1,周虎1(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河海大学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团聚体大小分布对孔隙结构和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2,第2期
  • 史方颖1,2,张风宝1,3,杨明义1,3(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土壤有机碳矿化研究进展与热点[J].土壤学报,2022,第2期
  • 陈雅兰1,孙可1,韩兰芳2,高博3(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生态工程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土壤中微塑料的分离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土壤学报,2022,第2期
  • 张铭,蔡鹏,吴一超,高春辉,刘俊,黄巧云(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资源与环境学院).细菌胞外聚合物:基于土壤生态功能的视角[J].土壤学报,2022,第2期
  • 周洋1,2,赵小敏1,2,郭熙1,2(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西省鄱阳湖流域农业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基于多源辅助变量和随机森林模型的表层土壤全氮分布预测[J].土壤学报,2022,第2期
  • 韩苗1,朱晓艳1,陈国炜2,万小铭3,王钢1(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解钾菌及其释钾微观机制的研究进展[J].土壤学报,2022,第2期
  • 刘鑫蓓1,董旭晟2,解志红1,马学文3,骆永明4(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反刍动物营养与生理实验室;山东农大肥业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中微塑料的生态效应与生物降解[J].土壤学报,2022,第2期
  • 王小康1,谷举1,2,刘刚1,3,师宏强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横、顺坡垄作对黑土坡面侵蚀-沉积周期规律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2,第2期
  • 杨贵森1,2,吕星宇3,虎瑞1,黄磊1,张志山1(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腾格里沙漠固沙植被区微生境土壤微生物功能群时空格局[J].土壤学报,2022,第2期
  • 韦中,王佳宁,江高飞,王孝芳,徐阳春,沈其荣(江苏省固体有机废弃物资源化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作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有机类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土传病原细菌的生存与致病权衡[J].土壤学报,2022,第2期
  • 任频频,黄峰,李保国(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农业农村部华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黄淮海平原旱作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分异特征[J].土壤学报,2022,第2期
  • 贾昂元1,2,张勇勇1,2,赵文智1,康文蓉1,2(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干旱区绿洲农田土壤大孔隙与水分入渗特征[J].土壤学报,2022,第2期
  • 潘红1,2,李勇1,孟春梅1,郑燕3,刘杏梅1,诸葛玉平2,贾仲君4,邸洪杰1,徐建明1(浙江省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土肥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郑州轻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氮素水平对土壤甲烷氧化和硝化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2,第2期
  • 任富天1,张秋英2,杨广1,柏杨巍2,高红杰2,李兆3,刘山宝3,王健祺3(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现代节水灌溉兵团重点实验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离子型稀土尾矿深层土壤剖面铵态氮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J].土壤学报,2022,第2期
  • 吴宪1,胡菏1,王蕊1,赵建宁1,杨殿林1,王丽丽1,李刚2,修伟明1(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农业农村部产地环境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天津市农业环境与农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化肥减量和有机替代对潮土微生物群落分子生态网络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2,第2期
  • 王孝芳1,梅新兰1,黄大鹏1,徐大兵2,杨天杰1,韦中1,徐阳春1,沈其荣1(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作物免疫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固体有机废弃物资源化高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协同创新中心/资源节约型肥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有机类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生物质炭载体联合有益菌防控番茄土传青枯病的效果研究[J].土壤学报,2022,第2期
  • 周春红1,张风宝1,2,刘宝元1,2,申楠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细沟间侵蚀影响因子交互作用定量分析[J].土壤学报,2022,第2期
  • 刘莉,程永毅,李忠意,谢德体(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拟合方式对酸碱滴定法测定土壤酸缓冲容量准确性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2,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有6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