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周谷1,李秧秧1,2,樊军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利用植物气体交换参数确定萎蔫系数的方法[J].土壤学报,2023,第3期
  • 潘岳1,张雨1,王洋1,2,3,商建英1,2,3(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教育部植物-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华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根系分泌物典型组分对生物炭胶体稳定性和迁移能力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3,第3期
  • 李淼1,2,遆超普2,彭凌云2,陶莉敏2,白潇2,李承霖2,孟磊1,颜晓元2(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苏常熟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不同区域旱地土壤氨挥发过程同位素δ15N变化规律[J].土壤学报,2023,第3期
  • 王燕1,阮楚晋1,2,谢文琳1,朱堃1,陈国炜3,刘莹1,王钢1(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瑞士联邦水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微观水分和养分条件对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裂解宿主过程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3,第3期
  • 张建彬1,高志球1,2,童兵3,王琳琳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土壤温度预报方程研究进展[J].土壤学报,2023,第3期
  • 杨知书1,2,徐传红1,汤逸帆1,申建华3,孟岩3,韩建刚1,2(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中粮家佳康(江苏)有限公司).沼液替代化肥及与秸秆联用对稻田土壤反硝化和硝态氮氨化潜力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3,第3期
  • 杨彩迪,刘静静,卢升高(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生物质炭改良酸性土壤的电化学特性研究[J].土壤学报,2023,第3期
  • 万华1,2,高晓东3,2,赵西宁3,2,杨敏1,何娜娜1,3,杨博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黄土区苹果园土壤剖面水、汽通量模拟研究[J].土壤学报,2023,第3期
  • 李承霖1,2,3,魏志军1,2,3,吴敏1,2,3,单军1,3,颜晓元1,3(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常熟农业生态实验站).Robot系统测定旱地N2排放的方法优化及其与其他方法的对比研究[J].土壤学报,2023,第3期
  • 曾荣昌,张玉启,何丙辉,李天阳,张海香(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喀斯特槽谷区不同岩石与坡面夹角下集中流侵蚀水动力学特征[J].土壤学报,2023,第3期
  • 朱爽阁,张前前,徐昕彤,毕瑞玉,宋燕凤,熊正琴(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江苏省低碳农业与温室气体减排重点实验室).田间老化生物质炭减缓稻麦轮作系统土壤N2O排放能力降低的机理[J].土壤学报,2023,第3期
  • 田静1,步连燕2,陈文峰3,安德荣4,张应龙5,韦革宏2,王红雷1,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农业与环境微生物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陕西省神木市生态保护建设协会;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毛乌素沙地人工林恢复对土壤剖面化学性质和细菌群落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3,第3期
  • 陈吉吉1,2,荆红卫1,曹文超3,陶蕾1,王敬国2(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潍坊科技学院贾思勰农学院).亚硝酸盐添加对土壤硝化和反硝化基因转录活性及N2O排放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3,第3期
  • 邹洪琴1,李德近1,任科宇1,王伯仁2,蔡泽江2,徐明岗1,3,段英华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耕地培育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衡阳红壤实验站/祁阳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试验站;山西农业大学生态环境产业技术研究院).肥力梯度红壤上不同形态氮库对玉米吸氮量的贡献[J].土壤学报,2023,第3期
  • 唐琪1,2,曹蕾1,钱建南3,汤逸帆1,申建华4,韩建刚1,2(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江苏金东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粮家佳康(江苏)有限公司).沼液替代化肥对稻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3,第3期
  • 魏世平1,2,3,4,吴萌1,2,李朋发1,2,刘佳5,李桂龙1,2,刘凯1,2,刘明1,2,李忠佩1,2(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现代园艺工程技术中心;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腐殖酸对花生连作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3,第3期
  • 李静泰,闫丹丹,么秀颖,谢思荧,刘垚,盛昱凤,栾兆擎(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附录表格中的参考文献清单[J].土壤学报,2023,第3期
  • 李高洋1,黄永相1,2,吴伟健1,陈艺杰1,张伟健1,罗舒文1,李慧君1,黄枫城1,蔺中3,甄珍1,2(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华南中心;广东海洋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海水稻根际效应对滨海盐碱地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3,第2期
  • 邱丽丽1,2,3,李丹丹1,张佳宝1,赵炳梓1(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楚雄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化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基于共现网络的关键微生物对秸秆还田土壤小麦产量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3,第2期
  • 胡良1,杜伟1,2,常博焜1,曹钢1,杨学云1,2,吕家珑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农村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不同磷水平塿土的表面性质及其对磷素流失特征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3,第2期
  • 王祎1,2,黄来明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中铁锰结核微结构与组分研究进展[J].土壤学报,2023,第2期
  • 郑鹏1,2,党廷辉1,2,3,薛江3(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粉煤灰、砒砂岩对煤矿排土场土壤水分特性改良的研究[J].土壤学报,2023,第2期
  • 申卫收1,熊若男1,张欢欢2,杨思琪1,高南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微生物介导的农业土壤氧化亚氮减排研究进展[J].土壤学报,2023,第2期
  • 保欣晨1,马娇阳1,徐武美2,王豪吉2,王成尘1,向萍1(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环境修复与健康研究院;云南师范大学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西南某矿区土壤重金属的人体生物有效性及健康风险评估[J].土壤学报,2023,第2期
  • 缪玉琳1,梁丰1,谢军1,张嵚1,刘益仁2,赵小敏1(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西省鄱阳湖流域农业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长期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水稻土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3,第2期
  • 袁访,邓承佳,唐静,宋理洪(贵州大学农学院).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动物对凋落物的分解作用及影响因素[J].土壤学报,2023,第2期
  • 涂峰1,2,胡鹏杰2,李振炫1,张绪美3,潘云俊4,孔呈5,孙永泉6,邱一格7,吴龙华2,骆永明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太仓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常熟市耕地质量保护站;苏州市相城区现代农业发展中心;苏州市耕地质量保护站;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监控有限公司).苏南地区Cd低积累水稻品种筛选及土壤Cd安全阈值推导[J].土壤学报,2023,第2期
  • 刘红涛1,2,胡天龙1,2,王慧1,2,张燕辉1,2,郭世伟3,谢祖彬1(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典型水稻土细菌亚类群—泛化种、特化种的群落构建及功能潜力[J].土壤学报,2023,第2期
  • 黄晶1,2,韩天富1,申哲1,柳开楼3,马常宝4,王慧颖4,曲潇琳4,于子坤4,谢建华4,张会民1,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耕地培育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祁阳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基于模糊数学(Fuzzy)法的中国水稻土肥力质量近30年的时空变化特征[J].土壤学报,2023,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有6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