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冯强1,赵文武2,段宝玲1(山西财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强度与供需匹配度的关联性分析——以山西省为例[J].干旱区研究,2022,第4期
  • 蒋星驰1,2,李俊瑶1,2,陈峰3,李盛林3,温苏雅勒图4,王国林4,王少昆1,2(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乌拉特荒漠草原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大学;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拉特后旗管理站).阴山北麓荒漠区6种植物群落的土壤细菌特征[J].干旱区研究,2022,第4期
  • 王子康1,2,焦阿永3,凌红波1,单钱娟1,2,张广朋1,王文琦1,2(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不同灌溉模式下胡杨断根处理根蘖繁殖特征[J].干旱区研究,2022,第4期
  • 张正偲1,张焱1,2,马鹏飞3,潘凯佳1,2,扎多4,益西拉姆4,仁青桑布4(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西藏自治区气候中心;山南市气象局).雅鲁藏布江中游风沙区典型下垫面空气动力学参数研究[J].干旱区研究,2022,第4期
  • 于水燕1,2,3,4,毕力格2,3,4,苏立娟2,3,4,刘继东5,史金丽2,3,4,衣娜娜2,3,4,樊茹霞2,3,4,许志丽2,3,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气象科学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重点实验室;巴彦淖尔市气象局).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冰雹云移动路径及其特征[J].干旱区研究,2022,第4期
  • 温婷婷,郭英香,董少睿,东元祯,来晓玲(青海省气候中心).1979—2017年CRU、ERA5、CMFD格点降水数据在青藏高原适用性评估[J].干旱区研究,2022,第3期
  • 苏广全1,2,吕海深1,2,朱永华1,2,陈庭兴1,2,花佳程1,2(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的洪水风险评价 ——以武威地区为例[J].干旱区研究,2022,第3期
  • 李小乐1,魏亚娟1,党晓宏1,2,戴玉芝3,翟波1,迟旭1,吴惠敏1(内蒙古农业大学沙漠治理学院;内蒙古杭锦荒漠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呼和浩特气象站).红砂灌丛沙堆土壤粒度组成及养分积累特征[J].干旱区研究,2022,第3期
  • 王丽霞1,赵蕊1,刘招2,张双成1,孔金玲1,杨耘1(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基于RSEI的延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预估[J].干旱区研究,2022,第3期
  • 苏春利1,2,纪倩楠1,2,陶彦臻1,2,谢先军1,2,潘洪捷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国家环境保护水污染溯源与管控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河套灌区西部土壤盐渍化分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J].干旱区研究,2022,第3期
  • 苏迎庆1,张恩月2,刘源3,刘庚1,林菲1(太原师范学院汾河流域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汾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环境效应[J].干旱区研究,2022,第3期
  • 田小霞1,卫晓锋2,魏浩3,许明爽1,毛培春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草业花卉与景观生态研究所;中色紫金地质勘查(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地质大学河北省高校生态环境地质应用技术研发中心).6种牧草苗期耐旱性综合评价[J].干旱区研究,2022,第3期
  • 侯青青1,陈英1,2,裴婷婷2,吉珍霞3,谢保鹏2(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近25 a来甘肃省耕地资源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J].干旱区研究,2022,第3期
  • 丁启振1,2,3,雷米1,2,3,周金龙1,2,3,张杰4,徐东升5(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新疆水文水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疆水利工程安全与水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南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博尔塔拉河上游河谷地区水化学特征及水质评价[J].干旱区研究,2022,第3期
  • 刘源1,2,李晓晶1,2,段玉玺1,2,王博1,2,王伟峰1,2,刘宗奇1,2,冯涛1(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内蒙古达拉特荒漠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库布齐沙漠东部植被恢复对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的影响[J].干旱区研究,2022,第3期
  • 杨紫唯1,2,3,车子涵2,3,刘芙梅1,2,3,陈克龙2,3(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青海省自然地理与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青海师范大学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生态保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降水梯度对青海湖河源湿地温室气体排放日变化的影响[J].干旱区研究,2022,第3期
  • 王澄海,杨金涛,杨凯,张飞民,张晟宁,李课臣,杨毅(甘肃省气候资源开发及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研究院兰州大学地球系统模式发展研究中心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过去近60 a黄河流域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及未来30 a变化趋势[J].干旱区研究,2022,第3期
  • 阮永健1,2,吴秀芹1,2(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国家林业重点实验室).基于GRACE和GLDAS的西北干旱区地下水资源量可持续性评价[J].干旱区研究,2022,第3期
  • 张赟鑫1,2,3,郝海超4,5,范连连1,李耀明1,张仁平6,7,李凯辉1,3(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丝路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巴音布鲁克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站;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疆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新疆大学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亚草地NPP时空动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J].干旱区研究,2022,第3期
  • 李雪宁1,2,徐先英1,2,郑桂恒3,马全林1,张裕年1,刘虎俊1,赵鹏1,杨雪梅1(甘肃省治沙研究所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石羊河下游人工梭梭林健康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J].干旱区研究,2022,第3期
  • 丁雅1,2,3,4,杨建明5,李利2,3,4,张志浩2,3,4,曾凡江1,2,3,4(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荒漠植物根系生态与植被修复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新疆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处).南疆盆地亏缺灌溉和覆膜对油莎豆生物量及产量的影响[J].干旱区研究,2022,第3期
  • 崔佳琪1,李仙岳1,史海滨1,孙亚楠1,马红雨1,菅文浩2(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呼和浩特市科兆丰水业勘测设计有限公司).节水改造前后永济灌域地下水环境时空变化特征[J].干旱区研究,2022,第3期
  • 代健敏1,何庆雨2,谢玲2,窦巧巧2,张巨松1(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教育部棉花工程研究中心).氮肥后移对花铃期水分亏缺棉花产量的补偿效应研究[J].干旱区研究,2022,第3期
  • 高秉丽,巩杰,李焱,靳甜甜(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于SPEI的黄河流域多尺度干湿特征分析[J].干旱区研究,2022,第3期
  • 都伟冰1,2,3,张世琼1,李均力2,3,包安明2,3,王双亭1,史宁可1,许琳娟4,高鑫1,马丹丹1,郑岩超1(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新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重点实验室;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中亚高山冰川表面高程变化时序重建[J].干旱区研究,2022,第3期
  • 何启欣1,2,3,曹广超2,3,4,曹生奎1,2,3,程梦园1,2,3,刁二龙1,2,3,高斯远1,2,3,邱巡巡1,2,3,赵美亮1,2,3,程国1,2,3(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青海省自然地理与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生态保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香日德-柴达木河流域水体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干旱区研究,2022,第3期
  • 井明博1,2,王金成1,2,3,张威3,周立辉4,张绍鹏5(陇东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甘肃省陇东生物资源保护利用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陇东学院;甘肃省极端环境微生物资源与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所长庆油田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十一采油厂).陇东地区油污土壤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金鸡菊(Coreopsis lanceolata) ——植物修复效应比较[J].干旱区研究,2022,第3期
  • 尚佳州1,赵瑜琦1,王卫锋1,高钿惠1,宗毓铮2(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干旱对碧玉杨幼苗水氮利用与同化物分配的影响[J].干旱区研究,2022,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有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