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葛枭语(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暨行为与心理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孝的多维心理结构:取向之异与古今之变[J].心理学报,2021,第3期
  • 江光荣1,李丹阳1,任志洪1,闫玉朋1,伍新春2,朱旭1,于丽霞3,夏勉1,李凤兰4,韦辉1,5,张衍1,6,赵春晓1,张琳1(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心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汉大学教育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国民心理健康素养的现状与特点[J].心理学报,2021,第2期
  • 倪丹,刘琛琳,郑晓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员工正念对配偶家庭满意度和工作投入的影响[J].心理学报,2021,第2期
  • 郭功星1,程豹2(汕头大学商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顾客授权行为对员工职业成长的影响:自我决定理论视角[J].心理学报,2021,第2期
  • 刘晓薇,潘斌,陈亮,李腾飞,纪林芹,张文新(山东师范大学儿童青少年发展研究院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受欺负与青少年外化问题关系的“健康环境悖论”:敌意性归因的中介作用[J].心理学报,2021,第2期
  • 骆方1,姜力铭1,田雪涛2,肖梦格1,马彦珍3,张生3(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小学生羞怯特质预测及语言风格模型构建[J].心理学报,2021,第2期
  • 张孟可,李晴,尹首航,陈安涛(西南大学心理学部认知与人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冲突水平的变化诱发冲突适应[J].心理学报,2021,第2期
  • 王慧媛1,陈艾睿2,张明3,4(长春师范大学心理学系;苏州科技大学心理学系;苏州大学心理学系;;苏州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中心).基意于义空关间联位的置注的意抑定制向和效捕应获:[J].心理学报,2021,第2期
  • 王丛兴1,杨玉琴1,熊猛2,3,叶一舵1(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长江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心理学系;Department of Psychology,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特征整合与加工深度对道德概念容器隐喻联结的影响[J].心理学报,2021,第2期
  • 熊猛1,2,刘若瑾1,叶一舵3(长江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心理学系;Department of Psychology,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单亲家庭儿童相对剥夺感与心理适应的循环作用关系:一项追踪研究[J].心理学报,2021,第1期
  • 苗晓燕1,孙欣1,匡仪1,2,3,汪祚军1(宁波大学心理学系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J].心理学报,2021,第1期
  • 雷震1,毕蓉2,莫李澄2,于文汶2,张丹丹1,2(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行为经济与行为金融研究中心;深圳大学心理学院).外显和内隐情绪韵律加工的脑机制:近红外成像研究[J].心理学报,2021,第1期
  • 吴奇,钟春艳,谢锦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湖南师范大学认知与人类行为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拿破仑情结的进化:相对身高劣势和求偶动机对男性冒险行为的影响[J].心理学报,2021,第1期
  • 张清芳1,钱宗愉1,朱雪冰2(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上海外国语大学).汉语口语词汇产生中的多重音韵激活:单词翻译任务的ERP研究[J].心理学报,2021,第1期
  • 崔芳1,2,杨佳苗1,古若雷3,4,刘洁1,2(深圳大学心理学院;深圳大学脑疾病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右侧颞顶联合区及道德加工脑网络的功能连接预测社会性框架效应:来自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证据[J].心理学报,2021,第1期
  • 金花1,2,3,梁紫平1,2,3,朱子良1,2,3,严世振1,2,3,林琳1,2,3,艾克旦·艾斯卡尔4,尹建忠4,姜云鹏1,2,3,田鑫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天津师范大学国民心理健康评估与促进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放射科;天津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整体运动知觉老化伴随颞中回静息态功能改变[J].心理学报,2021,第1期
  • 黄月胜1,张豹2,范兴华1,黄杰1(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儿童心理发育与脑认知科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与脑科学研究中心).无关工作记忆表征的负性情绪信息能否捕获视觉注意?一项眼动研究[J].心理学报,2021,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