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薄振杰(山东大学(威海)).英汉翻译课堂上应该教什么?——山东大学(威海)英汉翻译教学实践报告[J].中国外语,2016,第2期
-
张晓明(南京大学).“巴别塔神话”的别样诠释与翻译使命再审视[J].中国外语,2016,第2期
-
文一茗(四川外国语大学).论符号解释项与主体示意的关联[J].中国外语,2016,第2期
-
范婷婷1,曾用强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认知诊断测试及其在阅读理解能力上的应用述评[J].中国外语,2016,第2期
-
赵毅衡(四川大学).符号叙述学,广义叙述学[J].中国外语,2016,第2期
-
冯金金1,陈永捷1,李海伟1,中野美知子2(上海交通大学;早稻田大学).习取与习得——中国大学生在跨文化实时计算机辅助交流中的互动习取与词汇习得实证研究[J].中国外语,2016,第2期
-
(《中国外语》编辑部).《中国外语》编辑部采编平台变更启事[J].中国外语,2016,第2期
-
吕婷婷(北京科技大学).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研究[J].中国外语,2016,第1期
-
黄国文(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生态语言学研究所).生态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J].中国外语,2016,第1期
-
袁周敏(南京邮电大学).关系管理理论及其运作[J].中国外语,2016,第1期
-
周学恒1,2,战菊1(吉林大学;盐城工学院).从《要求》到《指南》:解读《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的课程设置[J].中国外语,2016,第1期
-
刘云虹,许钧(南京大学).如何把握翻译的丰富性、复杂性与创造性?——关于翻译本质的对谈[J].中国外语,2016,第1期
-
向明友(信阳师范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试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外语,2016,第1期
-
孙倚娜1,李翠英2(苏州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优化与大学英语教师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外语,2016,第1期
-
何伟,张存玉(北京科技大学).系统功能视角下时态的意义系统[J].中国外语,2016,第1期
-
黄忠廉1,朱英丽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黑龙江大学).严译《天演论》“信”“达”真谛考——严复变译思想考之一[J].中国外语,2016,第1期
-
季佩英,范劲松,范烨(复旦大学).基于语言课程设计模型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与评估——以英语笔译课程为例[J].中国外语,2016,第1期
-
陈仕清(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基于职业院校师生不同视角下的公共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特征分析[J].中国外语,2016,第1期
-
高黎,崔雅萍(西北大学).翻译硕士培养环境实证研究[J].中国外语,2016,第1期
-
张春燕(广东财经大学).小句连结配列关系的多功能分析[J].中国外语,2016,第1期
-
李腾龙,张政(北京师范大学).寄生·结胎·蒂落——从《法句经序》看中国传统译论之滥觞[J].中国外语,2016,第1期
-
侯国金(华侨大学).辞格花径和花径辞格[J].中国外语,2016,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