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启龙,吴昭贤(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汉代自杀行为背后的文化因素论析[J].唐都学刊,2016,第3期
-
赵馥洁(西北政法大学;陕西省社科联).关学智慧和精神的历史丰碑[J].唐都学刊,2016,第3期
-
冯媛媛(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三侠五义》叙事写人的现代价值发微[J].唐都学刊,2016,第3期
-
周山东(湖南师范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协同创新中心;湖南大众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老子养生思想的多维伦理意蕴解析[J].唐都学刊,2016,第3期
-
韩伟(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历史研究中心).抗战初期陕西安吴青训班的军事教育及其历史贡献[J].唐都学刊,2016,第3期
-
张雨新(西安医学院思政部).民国中期西北内陆城市人力车夫研究——以西安为例[J].唐都学刊,2016,第3期
-
舒大刚(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关学文库》的学术成就刍议[J].唐都学刊,2016,第3期
-
李存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国哲学史》).祝贺《关学文库》出版[J].唐都学刊,2016,第3期
-
黄寿成(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大明宫研究的力作——评杜文玉教授《大明宫研究》[J].唐都学刊,2016,第3期
-
赵馥洁(西北政法大学;陕西省社科).弘扬关学精神 光大传统文化[J].唐都学刊,2016,第3期
-
林安梧(台湾慈济大学宗教与人文研究所;元亨书院).“继绝学,开太平”──祝贺《关学文库》出版发行[J].唐都学刊,2016,第3期
-
李喜霞(西安文理学院人文学院).中国近代慈善文化刍议[J].唐都学刊,2016,第2期
-
侯振兵(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唐代水驿述略[J].唐都学刊,2016,第2期
-
周怀红(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诗意地栖居”的向往——《寂静的春天》之生态文化思想重读[J].唐都学刊,2016,第2期
-
鲁力1,刘永春2(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唐都学刊,2016,第2期
-
卢风(清华大学哲学系).幸福、修身与内向超越[J].唐都学刊,2016,第2期
-
刘泉(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尊经崇贤 崇礼讲学——试析李因笃的关学思想[J].唐都学刊,2016,第2期
-
李颖(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关于近年我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反思[J].唐都学刊,2016,第2期
-
陶厚勇(安徽外国语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浅析习近平的历史功能观和方法论[J].唐都学刊,2016,第2期
-
杨东,王宏(天津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甘宁边区县政建构的伦理取向与道德张力[J].唐都学刊,2016,第2期
-
王超(湖南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论隋唐法律运行中的道德生活[J].唐都学刊,2016,第2期
-
李均宏(长安大学图书馆).郑士范关学思想管窥[J].唐都学刊,2016,第2期
-
朱新屋1,吕谋琴2(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信息工程管理系).重访中国近代革命的“低音”——以湖南士绅聂云台为例[J].唐都学刊,2016,第2期
|